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校考古专业中自然科学课程的建设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20-01-24 12:29
【摘要】: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考古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加强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与融合,已成为考古学的发展趋势。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必须增强考古工作者的自然科学素养,改变其传统知识结构。为达此目的,在高校考古专业中开设相关的自然科学课程是一项主要举措。本文探讨了高校考古专业中相关自然科学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乃胜;李清临;姚政权;毛振伟;;良渚文化陶器功用的初步科学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年01期

2 徐安武,王昌燧,池锦祺,李明传,孙培艳,舆水达司,河西学,栉原功一,户村健儿,邹厚本,汪遵国,钱锋,陈铁梅,严文明;新沂县花厅遗址出土古陶器产地的INAA研究[J];核技术;1997年12期

3 李清临;朱君孝;;二里头文化研究的新视角——从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看二里头四期的文化性质[J];江汉考古;2007年04期

4 常勇;李同;;泰始皇陵中埋藏汞的初步研究[J];考古;1983年07期

5 齐乌云;袁靖;梁中合;贾笑冰;;从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的孢粉分析看当时的人地关系[J];考古;2002年07期

6 邓辉;夏正楷;王t+瑜;;利用彩红外航空影像对统万城的再研究[J];考古;2003年01期

7 张巽,陈江峰,芦雪峰,李辉亮,王昌燧,陈蓉;花厅新石器时代古陶器产地铅同位素示踪的初步探讨[J];科学通报;1997年06期

8 李清临;;科技考古学概述[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05期

9 池锦祺,王昌燧,河西学,栉原功一,邹厚本,汪遵国,钱锋,陈铁梅,严文明;中国新沂县新石器时期古陶器的产地分析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广仁;花厅墓地“文化两合现象”的分析[J];东南文化;2000年09期

2 黄建秋;;花厅墓地的人类学考察[J];东南文化;2007年03期

3 李乃胜;李清临;;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东南文化;2008年01期

4 吴龙华;张长波;章海波;骆永明;;铅稳定同位素在土壤污染物来源识别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2009年01期

5 张巽,陈江峰,马林,贺剑锋,王昌燧,邱平;铅和锶同位素组成在古陶产地判别中的联合应用[J];核技术;2004年03期

6 顾万发;试论新砦陶器盖上的饕餮纹[J];华夏考古;2000年04期

7 李清临;;古陶产地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华夏考古;2011年01期

8 黄建秋;;花厅墓地研究[J];华夏考古;2011年03期

9 李清临;徐承泰;贺世伟;姚政权;;化学成份在钧瓷胎釉反应层中分布模式的线扫描分析[J];化学学报;2011年08期

10 杨爱国;;先秦两汉时期陵墓防盗设施略论[J];考古;199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林昆勇;;“科技考古”研究的意义及其学科定位[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2 冯松林;;用核分析技术研究史前陶器的区系特征和技术传播[A];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e Origin on 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魏国锋;古代青铜器矿料来源与产地研究的新进展[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张茂林;同步辐射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初步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3 罗武干;古麇地出土青铜器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陈苇;甘青地区与西南山地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及互动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5 何彤慧;毛乌素沙地历史时期环境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王洪敏;宋代瓷器若干问题的科技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浩宇;基于多学科手段的历史时期垦殖绿洲重建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王育茜;山东省即墨北阡遗址木炭遗存的初步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杜林;秦始皇帝陵园的建构与营造理念[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戴春燕;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仪在古陶瓷鉴别研究中的应用[D];青岛科技大学;2005年

5 王彦芳;高档瓷器管理系统和古陶瓷数据库的可视化设计[D];郑州大学;2006年

6 鲁晓珂;现代实验技术在汝窑和张公巷窑研究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06年

7 杨大伟;核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在古耀州瓷研究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07年

8 王升;基于现代核分析技术的古钧瓷鉴别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9 郎俊彦;李家坝巴人墓地出土陶器的定量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10 付略;古陶瓷EDXRF分析及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波;从天文到人文——汉唐长安城规划思想的演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王靖泰,汪品先;中国东部晚更新世以来海面升降与气候变化的关系[J];地理学报;1980年04期

3 莫多闻,李非,,李水城,孔昭宸;甘肃葫芦河流域中全新世环境演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J];地理学报;1996年01期

4 陈振胜,张理刚,刘敬秀,王炳成,徐金方,郑文深;胶东区域岩石铅同位素地球化学背景研究[J];地质找矿论丛;1994年01期

5 耿秀山;王永吉;傅命佐;;晚冰期以来山东沿岸的海面变动[J];黄渤海海洋;1987年04期

6 朱晟;;我国人民用水银的历史[J];化学通报;1957年04期

7 韩有松;孟广兰;;青岛沿海地区20,000年以来的古地理环境演变[J];海洋与湖沼;1986年03期

8 周昆叔;严富华;叶永英;;花粉分析法及其在考古学中的运用[J];考古;1975年01期

9 齐乌云;;山东乳山市翁家埠遗址孢粉分析研究[J];考古;2001年06期

10 孔昭震,杜乃秋,吴玉书,任振纪,罗宝信;依据孢粉分析讨论北京猿人生活时期及其前后自然环境的演变[J];科学通报;1981年1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东峰;华阳;;也谈考古报告的编写[J];文物世界;2006年05期

2 霍东峰;华阳;;也谈考古报告的编写[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7年02期

3 凌雪;贾腊江;赵丛苍;袁洪林;;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研究新进展[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六、考古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6年05期

5 周敬国;;寻觅远去的文明踪迹[J];科学24小时;2007年03期

6 袁艳玲;;自然科学手段在三峡考古中的应用[J];东南文化;2007年03期

7 徐蕊;;汉代妇女服饰二题[J];江汉考古;2008年03期

8 徐玲;;民国时期考古学界的新与旧[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年01期

9 布伦丹·格里贝尔;周小进;;利益的冲突:加拿大极圈区努纳乌特社群考古实例研究[J];国际博物馆(中文版);2010年02期

10 吴敬;杨洪;;以考古材料为视角的贵州地区宋代葬俗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闻广;;《周礼·考工记·玉人》分别等级用真假玉的地质考古学研究[A];地质学史论丛(3)[C];1995年

2 高广仁;;莒文化的考古学研究(提要)[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六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俞伟超;;中国考古学研究的世纪回顾与新世纪展望[A];中国文物学会通讯2001、2002年合订本[C];2001年

4 王仁湘;;边疆考古与民族考古学[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5 ;后记[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6 姜晓光;;浅谈出土和馆藏铁器的保护[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施继龙;龚明;邵磊;戴志强;王昌燧;;萧梁钱范残留物的初步研究[A];六朝货币与铸钱工艺研究[C];2003年

8 刘宗汉;;太清丰乐钱为南朝梁武帝所铸说[A];六朝货币与铸钱工艺研究[C];2003年

9 王绵厚;;高句丽古城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10 杨虎;;关于内蒙古中南部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几个问题[A];内蒙古中南部原始文化研究文集[C];198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徐苹芳;中国文明形成的考古学研究[N];中国文物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孙波;第4届东亚考古学大会在京召开[N];中国文物报;2008年

3 赵志军;在考古学研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孙波;中国古代铜镜研究的新视野与新成果[N];中国文物报;2007年

5 徐苹芳;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引进及其传统[N];中国文物报;2007年

6 复旦大学文博系 陈洪波;考古学研究的“入世”与“出世”[N];中国文物报;2006年

7 缪雅娟;新世纪日本首译中国考古学著作[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8 考古所 刘建国;国内考古学研究紧跟信息时代发展步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袁靖;日本的中国考古学研究中科技考古的新进展[N];中国文物报;2008年

10 袁靖;《考古遗址出土动物骨骼测量指南》序[N];中国文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坚;元上都的考古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郑大宁;中国东北地区青铜时代石棺墓遗存的考古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尹若春;锶同位素分析技术在贾湖遗址人类迁移行为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贺志凌;新疆出土箜篌的音乐考古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5 程义;关中唐代墓葬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朱剑;商周原始瓷产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蒋刚;太行山两翼北方青铜文化的演进及其与夏商西周文化的互动[D];吉林大学;2006年

8 刘建国;GIS支持的聚落考古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9 潘碧华;三峡早期人居环境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于孟洲;峡江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蕊;汉代妇女服饰的考古学观察[D];郑州大学;2005年

2 王博琼;唐代扬州工商业发展的考古学观察[D];吉林大学;2007年

3 王樱;东亚南部土著原始制陶的考古学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4 李亮亮;归城遗址的考古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韩辉;淳化枣树沟脑先周时期遗存分析[D];西北大学;2007年

6 王凯;郑韩故城手工业遗存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赵晓倩;东周秦汉楚式家具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程玲;先秦时期岭南社会的复杂化进程[D];厦门大学;2009年

9 杨金东;峡江地区汉墓的考古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王闯;三堂文化的界定及其相关问题[D];辽宁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72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72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8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