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中澳大学生职业培训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21 03:14
【摘要】:随着二十一世纪经济社会的到来,学习型社会的建立,一个人在一生中接受一种教育或者一类教育的情形被打破,不断接受教育成为普遍愿望,并且逐渐成为现实。终身教育是人们适应社会发展的积极反应,也是提高人们就业、择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作为终结性教育的观念被打破,大学生的职业培训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和研究者的视野。大学生职业培训不仅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机会和能力的一种方式,同时,它也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途径。人的个性自由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最高境界,人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在创造活动中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即人格的完善,而大学生进行职业培训正是体现了这样一种价值追求。在当今中国社会,大学生职业培训则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突出问题的情形下,它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促进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大学生职业培训在不同国家呈现出不同的状况,而职业教育制度比较完善的澳大利亚,其体现终身教育思潮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尤其是大学生职业培训的制度和措施,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中国大学生的职业培训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相应的制度建设和实施机制的保障。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和个案研究的方法,以澳大利亚大学生职业培训的情况为比较对象,从国家制度和实施状况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为中国大学生职业培训的发展进行有益探索。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大学生职业培训不仅是体现终身教育思潮的实践印证,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职业培训在中国显得重要而迫切。第二章是中澳大学生职业培训的政策比较,分别分析了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大学生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制度和政策状况,比较发现两国的大学生职业培训在各自的教育制度背景上均处于重要的地位,在中国这种重要地位尤待加强和完善。而在国家政策上,澳大利亚的大学生职业培训体系是在专门完善的政策指导和保障之下建立起来的,而中国的大学生职业培训政策有所体现,但力度不够,针对性不强。因此中国的大学生职业培训在制度和政策方面,都需要指导和保障。第三章是中澳大学生职业培训的实践比较,对中澳大学生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管理部门和实施部门的比较分析,在实施方面,澳大利亚的大学生职业培训的实施更加规范和灵活,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国家公立的培训机构来保障实施,而中国的培训管理部门众多,各自为政,导致培训市场管理较为混乱。同时培训机构的实施方式单一,难以适应各种各样的培训要求。因此应该借鉴澳大利亚灵活便利的实施方式,来促进中国大学生职业培训的发展。第四章是中国大学生职业培训的个案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进行职业培训的两名大学生进行了访谈,了解到了培训者真实的培训状况和培训市场的具体运作。第五章对中国的大学生职业培训提出了几点建议,即提高对终身教育思潮下大学生职业培训的认识、加强国家对大学生职业培训的制度保障和促进大学生职业培训形式的多样化。 本文力图在分析澳大利亚大学生职业培训的制度保障、政策指导、部门管理、机构实施等方面,希冀对中国大学生职业培训中的制度政策的保障、对培训机构的管理实施、大学生职业培训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能有所借鉴,走出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大学生职业培训的道路来。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7.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丙奇;;不能用大学生填补“民工荒”[J];黄金时代;2011年03期

2 程斯源;杨登明;亢小峰;;就业故事[J];教育;2011年17期

3 韩呼生;;群策群力 继往开来 铸就《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新辉煌——在《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理事会和编委会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年12期

4 叶保丹;;大学生校外教育培训与就业能力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8期

5 罗传银;;大学生就业:从关注生存到全面发展[J];人力资源;2011年07期

6 ;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年11期

7 ;群策群力 继往开来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理事会2011年度会议在云南丽江召开[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年12期

8 关文杰;;解码大学生就业难——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点思考[J];中国就业;2011年08期

9 王玲;袁庆宏;;自我调节理论与大学生求职中的职业认知成长[J];人才资源开发;2011年07期

10 ;如何看待大学生“回炉再造”?[J];黄金时代;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西忠;;社会转型视阈中的就业基层导向——以大学生到村任职为视角[A];转型期的中国未来——中国未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宏志;;完善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何静;武威;;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唐红兵;周章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董燕;;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府对策[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蔡劲松;;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与思考[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郭宇刚;;大学生自主创业促进其就业的可行性分析[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8 ;第三节 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9 刘娟;张佳欣;;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歧视研究[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10 张玉霞;;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芳 实习生 周龙凤;不出校园可受职业培训[N];珠海特区报;2009年

2 赵慧 整理;各地纷纷出招化解大学生就业难题[N];中国财经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肖青;大学生就业要补职业培训课[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4 马驰、傅_g/整理;探路大学生就业[N];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记者 崔晓玲;大学生就业见习可获补贴[N];昆明日报;2009年

6 记者 周保东 实习生 任禾 魏旭阳 通讯员 银河;丰县全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N];徐州日报;2009年

7 通迅员 曹元利 唐元兴;临武多管齐下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N];郴州日报;2009年

8 记者 孔颖;全市各地同时启动大学生就业“服务月”[N];九江日报;2009年

9 记者 丛民 通讯员 安宏昌;张店搭起大学生就业创业“立交桥”[N];工人日报;2010年

10 首席记者 赖有生;以最佳服务助大学生就业[N];中山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胜国;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绩效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孙祥;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及引导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3 陈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邢繁辉;当代中国经济结构视域下大学生就业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5 刘春雷;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刘西忠;大学生村干部政策体系建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薛利锋;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郑朝静;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9 姜世健;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军利;过度教育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丹;大学生“村官”出口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郭娜;大学生就业问题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孙之光;政府扶持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4 那佳;大学生就业中公共部门作为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5 倪洪章;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王U,

本文编号:2581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81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8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