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基于可拓理论的高校科研团队绩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26 14:38
【摘要】:在建立绩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可拓理论建立高校科研团队绩效评价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为评价高校科研团队绩效水平提供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志林;可拓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特色[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张鑫;陶化冶;隋金雪;;基于可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J];高教论坛;2010年05期

3 王作雷,蔡国梁,李玉秀,陶华;基于可拓数学的城市商用土地等级综合评价[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吴卫;陈雷霆;;谈高校科研团队的组建与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11期

5 张美书;;科研创新团队——高校提升科研水平的战略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5期

6 杨万福;李红波;;科研团队绩效评估国内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1期

7 鲍海君;徐保根;;科研项目立项的可拓综合评价[J];软科学;2009年10期

8 万群;刘卫东;;高校科研团队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学术版);2006年S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游黎;周就猫;邓京虎;赵宝苹;章文;;基于物元可拓法的土地整治项目综合评价——以江西省樟树市光明村项目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2 刘怡娟;;远程开放教育中以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教师虚拟团队构建研究[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蔡国梁,邢桂芬,李玉秀,王作雷,陶华;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多指标可拓综合评价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5期

4 卢子芳;邢光军;范鹏飞;;邮电高校经济管理类科研创新团队的构建[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张磊;;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年05期

6 徐廷学;余仁波;;飞航导弹保障方案评价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0年06期

7 丁杰敏;;基于可拓知识模型的决策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04期

8 王金凤;李朝辉;冯立杰;;基于可拓理论的煤矿水灾应急物流系统可靠性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6期

9 石为人,林荫华,张万利,张黎;高校学生贷款个人信用的物元评判模型及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9期

10 陈秋计;刘昌华;谢宏全;王永平;;可拓方法在矿区土地复垦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石为人;黄印林;唐松松;;城市机动车交通资源状况的物元评判模型研究[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李婉;;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余呈先;郭东强;;虚拟企业知识共享绩效评价:来自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例证[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胡启洲;邓卫;;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非线性可拓综合评价[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宗涛;张东旭;徐迪雄;;高校科研绩效评估的探索与实践[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学术会议暨2012第四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燕华;大学科研合作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明宇;组织知识共享视野下的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3 黄喜兵;铁路建设项目代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王衡军;基于分簇的战术互联网安全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5 马有才;科技型中小企业安全经营理论及其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6 李桥兴;灰色投入产出分析及直接消耗系数可拓调整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7 王书吉;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综合后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及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8 李霞;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行为模式及其对绩效的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9 钱志强;体育科研团队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勇;兰州大学科技服务社会功能体系及其未来发展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何林倩;基于可拓学的企业参与高架路空间开发可行性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3 毕腾翔;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安全经营问题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忠;西藏地区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赵海燕;客运专线旅客服务质量可拓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李婉;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7 王寒;高校科研团队结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宇;煤矿事故应急救援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1年

9 贾红凤;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水平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张勇刚;烤烟感官质量评价方法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力岩,赵清梅;多元智力理论的评价观及其对学生发展评价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2 肖志鹏;王晓林;邵海翁;;地方高校学术团队绩效评价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金南顺;吕园园;;基于标杆管理的高校科研团队评价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4 李志林;可拓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特色[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5 卜祥云;蔡翔;;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绩效管理[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8期

6 王楚鸿,陈兆平,安宁;高校科研力量分散化问题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3年04期

7 于水;胡祥培;;高校科研团队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的研究[J];管理观察;2008年18期

8 李巨光;;基于科研团队特点的绩效评价体系初探[J];管理观察;2009年17期

9 蔡文;石勇;;可拓学的科学意义与未来发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10 蔡国梁,张炳汉,廖靖宇,党平安,伍宪彬;可拓学及其经济应用[J];河南科学;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国瑜;;创办研究型大学进程中的科研团队建设[J];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02期

2 黄鹤;;心理契约——科研团队建设的新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7期

3 席海峰;李方伟;;研究生科研团队的管理[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年06期

4 李巨光;张保明;;角色理论在科研团队构建中的应用[J];中国人才;2008年19期

5 季春涛;;高校实验室科研团队目标激励体制研究[J];才智;2009年18期

6 陈犁;;浅谈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团队的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10期

7 李琪;李飞龙;;高校科研团队绩效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23期

8 高焕;;浅论普通本科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策略[J];文教资料;2011年07期

9 林雅英;;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团队的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10 李海波;刘则渊;潘雄峰;;科研团队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中洲;时云;郭莹;;论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2 魏海燕;郅艳;李晗;;基于军民融合视角的国防高校科研团队绩效评估体系建设[A];《科技进步与对策》学术年会(2011)“军民融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实现科研工作跨越式发展[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上册)[C];2011年

4 龚慧伟;;“卓越绩效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A];上海市烟草专卖局2007年度获奖论文集(经济管理类)[C];2007年

5 郝明生;张海琪;;建立战略型绩效评价体系,实现激励与考核机制转变[A];2011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江增辉;;高校创新性科学研究的疑惑:协同作战还是孤军奋战?[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7 姜颖南;伍玉林;;中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现存困境及其对策研究——以“诺贝尔”现象为例[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8 刘沛沛;李华波;杜宇杨;;基于可拓理论的作战辅助决策技术研究[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9 原长弘;姚缘谊;;知识共享氛围对科研团队成员知识创造的影响分析[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吴杨;孙长雄;孟丽艳;;引入协同管理的科研团队知识创新系统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深圳报业集团驻穗 吴勇加;赴美招才86人确定来粤[N];深圳特区报;2009年

2 刘莉;环境系博士生论文获ES&T2009年度最佳论文奖[N];新清华;2010年

3 记者 滑翔 肖意 张苹 杨丽萍 郑向鹏;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服务人才 全力打造人才宜聚最佳城市[N];深圳特区报;2010年

4 记者 雷辉 实习生 佘宗明 通讯员 张其明;首批创新科研团队最高资助8000万元[N];南方日报;2010年

5 陶敦普;人才邂逅东莞 将从偶然变必然[N];东莞日报;2011年

6 黄观平;广东重新领跑的关键在人才[N];东莞日报;2010年

7 记者 陈瑞昌 通讯员 丁姗;苏州大学开创科研团队育人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记者 路平 通讯员 杨红宇;华南师大有了首个国家级科研团队[N];广东科技报;2009年

9 吉首大学 申绪湘;高校科研团队 不宜“近亲繁殖”[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记者 王瑞军 通讯员 蔡巧怡;燕大:国家重项科研团队当“凤头”[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全利平;基于知识网络的科研团队知识及任务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赵阳;中国国家运动队科研团队运行机制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3 闫俊周;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组织及其对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顺厚;研究生德育绩效及其评价[D];复旦大学;2004年

5 韩国元;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6 钱志强;体育科研团队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7 李霞;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行为模式及其对绩效的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张建斌;商业银行治理、业务创新与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9 王明东;营销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朱火弟;企业经营者绩效评价及其激励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志媛;政府科技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2 王瑞亮;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3 胡勇;中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姜旭;绿色供应链的绩效评价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08年

5 葛薇;财政农村义务教育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李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7 易亚将;基于快速模拟退火神经网络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刘永丽;平衡计分卡在郑州保信公司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9 林峰;我国航空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的革新探索[D];厦门大学;2009年

10 杨子娟;经济增加值在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830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830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a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