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个人高等教育消费风险及防范策略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9 14:52
【摘要】: 近年来,教育消费问题,尤其是高等教育消费问题不仅成了社会公众的关注焦点,也成了教育学领域和经济学领域学者的研究热点。但由于对教育消费的理解各不相同,大多数学者一般只立足于宏观的高等教育消费环境,从社会学、经济学视角探讨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对国家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以及在目前的收入水平下,过高的高等教育消费支出对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带来的挤占影响。本文则立足于高校这一微观的教育消费环境,借鉴消费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从消费活动中的几大基本要素着手,以教育产品为消费客体和消费对象,把大学生当作消费者主体,研究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消费者消费教育产品的风险,从高等教育消费风险的表现着眼,通过理论和实际部分的分析找出风险产生的原因,最后以理论和实际部分研究为基础为高等教育消费风险防范策略的构建提出建议。 鉴于学术界对于高等教育消费领域消费主客体问题的争论,本文首先从消费主体—大学生着手提出了高等教育消费者的概念,并对其特点简要做出了分析。大学生是消费者,那么他们消费的产品什么?高等教育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产品使得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面临更多的风险。无形性、滞后性等特征使得消费者无法预知产品的效用大小。本研究以人力资本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和消费风险理论为理论依据,并采用问卷访谈的方式,对湖北地区几所不同类型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消费风险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等教育消费风险普遍偏高。本文在最后又分析了高校现在面临的竞争威胁,提出了高校要维持可持续教育产品消费的消费客体策略、消费主体策略和消费环境策略。 本论文采用了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侧重于微观领域内高校的消费客体、消费主体和消费风险状况的研究。重点运用了消费经济学的理论工具,并借助消费者行为学的一些理论判断,结合了一些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高校内大学生教育产品的消费问题,以期弥补教育消费风险理论研究框架中的薄弱之处,促进消费经济学和人力资本理论与消费者行为学理论的融合、贯通,并能为高校提高教育产品消费质量,确保教育产品消费活动的可持续进行,为个人高等教育消费者在高等教育市场中降低消费风险提供一些决策参考和依据。
【图文】:

高等教育消费,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者,效果评价


4.3确立个人高等教育消费风险管理程序个人高等教育消费风险防范程序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对策实施与效果评价等(见图4一1)。2’个人高等教育消费风险防范程序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风险识别是在充分了解学生消费者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对个人高等教育消费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风险进行系统地鉴别和确认。风险识别的基本步骤:一是感知风险;二是风险分析。在风险识别的具体过程中,既需要敏锐的感性认识、丰富的历史经验去判断和比较,更需要从众多的信息来源中归纳、整理和分析所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包括风险的对象、性质、范畴及可能引起的后果等。因此,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必须能够及早地认识到以下消费风险:(l)不能完成学业;(2)服务质量低下;(3)学生学无所有;(4)学习效果难以评价;(5)受到意外身心伤害;(6)学生难以就业等。风险评估是建立在风险识别确认的基础之上,对风险发生概率的大小以及后果的严重性进行估算,以期做出对潜在风险的损失频度和损失程度的预测。一般来说,,风险评估的方法可分为定量和定性评估两种,需要指出的是,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并无优劣之分。但本研究过程中高等教育消费风险更适合于定性评估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4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维克;;从四种服务贸易形式来看广西-东盟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6期

2 梁艳芬;李洪雄;王绵;;湘西高等教育服务“三农”对湘西可持续发展的意义[J];文教资料;2011年17期

3 胡子祥;;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均值结构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03期

4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征稿启事[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5 王向华;张倩;;我国高等教育中“学生消费者”身份的确立及其意蕴[J];教育科学;2011年03期

6 田汉族;;论大学品牌战略及其经营管理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7 于晓丽;;俄罗斯在华留学生境遇调查结果分析[J];俄罗斯学刊;2011年04期

8 刘智新;;浅议大学生公寓管理[J];华章;2011年22期

9 文铭;张欢;;试论大学生伤害事故中高校责任的归责原则[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9期

10 刘鹏;彭龙;;中国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促进策略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春培;;从“学生中心论”角度分析如何提高高等教育服务水平[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刘俊学;胡大鹏;;试论教育服务视角下的高等教育供求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温海燕;陈平水;;高等教育经济学逻辑起点探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楚红丽;;学校营销与高等教育消费行为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王雪娟;;构建高等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方法探寻[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王华升;;威斯康星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启示[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张晓鹏;吴蔚芬;;服务贸易语境下国际分校行为的理论解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朱生利;赵本正;;五个主动适应——论新世纪高校后勤的新思路[A];管理与服务——北京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研究论文集[C];2003年

9 冯文全;夏茂林;;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依据及原则选择[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杨e

本文编号:25903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903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2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