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实施策略
发布时间:2020-03-23 07:29
【摘要】: 本文综合运用了历史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在对通识教育的思想起源、发展及国内外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实施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立足本国研究型大学的实际,在不改变当前专业教育大背景的前提下,提出了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有效实施通识教育的策略问题。 本文首先阐释了通识教育的内涵,指出通识教育并不是所谓的“通通都识”,其目的是关注“人”的培养,关注“人”在学校应接受的教育以及“人”今后可能发生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塑造一个具有人性的、真正的人”,即“全人”。 在具体的实施上,本文认为:我国研究型大学首先应切实贯彻“‘通识’为本、‘专识’为用”的通识教育整合理念,实施“双主教育”模式,即将“通识教育”作为研究型大学教育活动开展的主体,以专业教育作为研究型大学教育实施的主导性活动。在此基础上,建立专门的通识教育行政机构,通过高效的行政运作、健全的组织管理制度、充足的经费保障,以及高水平“通识化”的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的课程体系、“全员责任意识”的文化校园建设等,全方位的重视、投入、调动、实施,来保证通识教育的有效开展。
【图文】:
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实施结构前及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其开放中,如何继续保持住高校这块圣挥其功能。就需要在贯彻上述模育的办学理念渗透到专业教育及保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育办学理念为依托,以更好地掌如物理学中的伦理学、医学伦理,,通识教育理想化的目标。认为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养的一种教育理念(最终目标是,也应该是大学人才培养的一种广博知识基础和成为“一个具有把学生作为一个职业的人来培养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40
本文编号:2596405
【图文】:
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实施结构前及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其开放中,如何继续保持住高校这块圣挥其功能。就需要在贯彻上述模育的办学理念渗透到专业教育及保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育办学理念为依托,以更好地掌如物理学中的伦理学、医学伦理,,通识教育理想化的目标。认为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养的一种教育理念(最终目标是,也应该是大学人才培养的一种广博知识基础和成为“一个具有把学生作为一个职业的人来培养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40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邓慧杰;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白兆锋;西藏大学通识教育实施及通识课程构建可行性研究[D];西藏大学;2012年
3 孙增娟;社会变迁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96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96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