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安徽省某医科院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现状、原因及防范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3 01:18
【摘要】:目的意义: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日益呈现出复杂化、严重化的倾向,使得高等教育面临着诚信、公平和质量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已成为一种社会性问题。本研究以安徽省某医科院校为对象,在学生和教职员工中开展了关于大学生考试作弊状况的调查,旨在探讨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与措施,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发展服务。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在系统抽样组成的样本中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表1155份,收回调查表1140份,有效调查表1129份,回收率达98.7%,有效率99.0%。收集的数据经EPI 6.0双录入检错后,用SPSS 11.0软件进行处理,主要的统计方法有描述性分析、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 研究结果:本次研究发现:①学生与教工对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普遍性认识一致;但对作弊行为的属性认识存在显著性差异。②学习态度、专业兴趣、性别、年级、院系、学历层次、学习成绩、获得奖学金、高校学风、班级学风的不同以及高中是否作弊、中考高考是否作弊、作弊念头有无等影响作弊率的高低;其他如生源地等对作弊率无影响。③学生自身因素,如对作弊认识模糊和虚荣心的膨胀,是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直接原因;但社会因素如社会腐败现象的影响与市场经济负效应、学校因素如教学安排不合理与考试管理缺陷对大学生的考试作弊也起一定的作用。 有效防止考试作弊的对策应当包括:①加强校风建设,提高学生对考试作弊的严重危害性的认识程度。②对于学习态度不认真、专业兴趣不强、专业思想不稳定的学生,应加强专业思想教育。③加强教学改革,最重要的是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注重综合评价学生成绩。④严格考试管理制度,重点是严格落实监考制度。⑤加强选修课和考查课考试管理。⑥改革学籍管理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64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大学生混的几重境界[J];青少年日记;2005年11期

2 刘静;;村官不在村里![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年11期

3 董瑞虎;;大学生也要学点“理财”本领[J];教育与职业;2011年19期

4 熊丙奇;;南科大的纠结[J];杂文选刊(中旬版);2011年07期

5 崔璨;;考试进行曲[J];金色少年;2006年04期

6 卢古质;;尊严无价[J];青少年日记;2004年17期

7 侯佳鑫;;考试[J];小学生时空;2011年06期

8 黄怡;;专家提醒:欲婚者三思而行[J];黄金时代;2005年07期

9 彭博;;考试真令人害怕[J];金色少年;2006年12期

10 古木头;; 谁来关心大学生的性需求[J];黄金时代;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万文鹏;李荫;蒲道字;;大学生的梦境内容[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2 迪丽娜尔;綦群高;沃建中;卢子慧;;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跨民族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杨彦春;;高校图书馆人文素质教育新探[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希庆;;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留言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5 王玉;;试析心理量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状况[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6 徐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7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迟立忠;周湘文;;大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整体自尊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渺;招募大学生“三支一扶”考试举行[N];安庆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熊小琴 汪滢;毕业在即,,大学生们准备好了吗?[N];上饶日报;2005年

3 记者 朱毓海 蒋捷舟;到农村建功立业[N];组织人事报;2007年

4 王远;大学生找工作该考哪些“校外证”[N];沈阳日报;2007年

5 朱茂文;名著被大学生冷落[N];中国妇女报;2004年

6 陈t

本文编号:26371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371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1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