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身份排列的中国大学生身份认同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5 17:15
本文关键词:基于身份排列的中国大学生身份认同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和对所归属群体的认知以及所伴随的情感体验及行为模式进行整合的心理历程(Zhang S, H. Li,H,Y.&Liu, F,2012)。价值观是一种信仰,具有个人或群体的特征,指导人的态度和行动,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存在中起指导原则的作用。价值观的转变,会导致个人对自我认知的变化,或者对所归属群体认知的变化,进而导致身份认同的变化。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影响,主要表现为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集体价值观受到西方个人主义为导向的价值观的冲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东方传统价值观和西方现代价值观相互碰撞,杂糅,融合。每个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他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作为地球村的一员,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传统身份认同正在发生变化,受到东西方文化影响的大学生也不例外。 本文试研究当代大学生身份认同的现状。一方面,当代大学生从小接受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传统价值观,尊重师长,服从集体,家庭观念强;另一方面,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英语而接触到西方文化,在课余时间通过音乐、电影了解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并且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大学生群体同时受到东西两种文化价值观影响,但到底哪一种价值观对他们的影响更深?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身份的主导地位是否被西方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身份所动摇?在他们的自我中哪种身份更为突出?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本研究选取武汉地区6所大学的325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修订过的身份排列问卷以及访谈的方式(Zhang&Kulich,2008; Li Xiaoyan,2011),从身份排列的角度来探析大学生身份排列中传统身份认同,西方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身份认同,以及融合东西方价值观的混合身份的排序先后情况,并且分析不同身份凸显的原因。 研究结果表明,传统身份认同仍然稳定处于身份排行的核心地位;融合东西方价值观的混合身份逐渐兴起;个人主义身份认同排行跟前人研究相比有所下降。与之前学者担心的“身份危机”不同,本研究表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能够在保持自身传统身份“烙印”的前提下,包容并蓄地吸收和整合东西方价值观念而形成混合身份,大学生的整体身份认同排行趋于合理。 本研究还考察跨文化交际课程对全球主义者身份认同建构的作用,为更加有效地实施跨文化交际教学提供启示。
【关键词】:大学生 身份认同 身份变化 身份排列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5.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Content8-10
- 1. Introduction10-13
- 2. Literature Review13-27
- 2.1 Identity13-22
- 2.1.1 The definition of identity13-14
- 2.1.2 Role Identity Theory14-15
- 2.1.3 Social identity theory15-17
- 2.1.4 Conceptualizing identity from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17-21
- 2.1.5 Summary21-22
- 2.2 Globalization22-24
- 2.3 Previous studies on college students’ identity24-27
- 3. Methodology27-36
- 3.1 Participants27-28
- 3.2 Instruments28-32
- 3.2.1 Questionnaire28-32
- 3.2.2 Interview32
- 3.3 Hypothesis32-35
- 3.4 Procedure35-36
- 4. Results and Discussion36-61
- 4.1 Results36-41
- 4.1.1 The overall identity ranking of college students36-38
- 4.1.2 The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identiti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38-40
- 4.1.3 The differences of globalist identity between TCSL students and other students40-41
- 4.2 Discussion on college students’ identity ranking41-58
- 4.2.1 Traditional identities41-45
- 4.2.2 Individualistic identities45-49
- 4.2.3 Hybrid identities49-52
- 4.2.4 Comparison with Kulich’s and Li’s identity ranking results52-58
- 4.3 Implications58-61
- 5. Conclusion61-65
- Acknowledgement65-66
- Bibliography66-73
- Appendix73-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英;;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问题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09年04期
2 朱立元;雅俗界限趋于模糊——90年代“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审美文化之审视[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3 明栋才;;当代西方全球化理论研究综述[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4 柳敏;;跨文化视角下大学生媒介接触及对英语国家流行文化认同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06期
5 任育新;;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文化身份的调查与分析[J];外国语言文学;2008年01期
6 杨宜音;自我及其边界:文化价值取向角度的研究进展[J];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7 韩百敬;薛芬;;从冲突到协调:中国英语学习者双语文化认同的动态建构[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8 齐瑾;;从中西文化差异看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3期
9 姜丹;邱琳;;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探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任小华;;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美文化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身份排列的中国大学生身份认同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75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7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