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8 08:59
【摘要】: 社会的变革、技术的进步、观念的更新给新世纪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从教育体制、教育思想到教育方式的变革,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念的转变,无不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社会、学校、学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教师有必要树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学观,就是在这些价值观念的急速改变下引发了教师的诸多心理问题,而尤为突出的便是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现象。 教师职业倦怠及其表现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这不仅阻碍了学生的成长进程,而且也影响了教师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了解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一般状况、教师职业倦怠与各相关变量如性别、教龄、职称等因素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防御与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等一系列问题,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抽取教师218人,采用玛勒诗编著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进行了调查。 本研究的结果发现: 1.高校教师在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程度上比较严重,去个性化程度一般,成就感比较高。 2.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与教龄因素有关。即工作6-10年的教师在情绪衰竭的程度上显著高于工作5年以下的教师。在四个教龄组中,6-10年教龄亦是情绪衰竭最为严重的阶段。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的成就感在显著增强,其中,工作5年以下的教师的成就感最低,工作6-10年的教师的成就感较低,工作11-15年的教师的成就感较高,工作16年以上的教师的成就感最高。不同教龄的教师在去个性化的程度上未见显著差异。 3.不同性别教师在职业倦怠的各个维度上未见显著差异。 4.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称因素有关。高级职称的教师在情感衰竭和成就感两个维度上显著高于中级以下职称的教师。在去个性化维度上,不同职称的教师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5.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学历因素有关。硕士以上学历的高校教师成就感明显高于本科学历的教师。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维度上,不同学历的教师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6.有行政职务的教师比无行政职务在教师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的程度上要略高一些,但二者之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在成就感维度上,二者之间的差异也不显著。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文从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树立对教师职业的合理期望值;优化学校风气,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教师自我效能感,促使其树立健康的心理观等方面提出了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652.0
本文编号:2685012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652.0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肖艳林;张良超;;韶关市技工院校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张红宁;;专升本高校教师工作倦怠调查及对策分析[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李春华;张守臣;宋文琼;;私立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特点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王立新;;乐山师范学院教师职业倦怠调查报告[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5 张红宁;;专升本高校教师工作倦怠与自我概念、教学效能感关系的研究[J];中国市场;2011年3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小文;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关系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1年
2 李雪丽;陕西理工学院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李莹莹;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周菁;独立学院专职专任教师职业倦怠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雷静;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曾云燕;中职女教师职业倦怠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7 孙秀山;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称量化考核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8 易宁;教师专业发展视野下的地方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6850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85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