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素质标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9 22:58
【摘要】: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化要实现的重要方面,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教师专业发展得以实现的本质。本研究是基于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现实需要的教师素质标准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实际调查和理论分析明确在教师专业发展上存在的问题,确立教师专业发展的素质标准,并提出建设性建议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研究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了中外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素质的相关研究文献,界定了素质、教师素质、教师素质标准、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等概念。本研究认为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建立在一定生理条件基础上的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职业形象、育人知识、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教师素质标准是指教师为了完成育人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各项素质的要求的综合反映。教师教育是系统的教师培养活动,是专业化教育、开放式教育、终身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多阶段的连续的专业成长过程,是职前教育、上岗适应和在职进修提高的一体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部分在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和重要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确立了教师素质结构和标准。首先,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大学生和中小教师共48名进行初步调查,并结合相关的教师素质研究文献建构了教师素质结构。在此基础上,采取封闭式和半开放式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132名现任教师进行了有效调查,明确了教师素质标准。调查表明,一些教师对教师素质重要性认识上还存在不足,但绝大多数教师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有明确的认识,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在教师素质结构的确定上,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教师特定职业属性和发展趋势把教师素质结构确定为基本素质、专业发展素质、职业发展素质三个方面。共探讨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基础文化素质、仪表素质,学科知识素质、教学素质、科研素质、信念素质、协作素质、信息素质、教育科学知识素质等因素,并讨论了各素质因素的动态性、多元性、多层次性、模糊性与可测性。 第三部分针对教师素质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研究表明,较大多数教师有积极的学习提高的愿望和需求,希望通过各种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提升自身素质,达到个人成长的目的。教师素质的提高从动力来源看,一方面来自教师自身的发展动力,实现教师自我成长。教师观念的变革、教师成为研究者和提升教育反思能力是实现教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来自教师之外的动力,如学校、社会、国家政策方针、教育对象等。教师教育的问题在于缺少确保教师质量的规范的、可操作的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研究认为,教师教育机构和体系建设的关键是教师的职前培养、教师的在职培养和提高以及二者有机结合的教师教育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构建,而国家的投入是教师教育体系的建设保障。政策上确定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和提供法律支持,建立教师素质评价和教师竞争机制,建设学校软硬环境,建立多方合作的资源网络等是教师素质提高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外部途径。
【图文】:

身体素质,教育教学工作,现实生活,教师


质的要求并不很高。但实际上,教师的劳动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并不像人们认识的那样。在调查中19.3%教师把身体素质看作是最重要的,但是在整个教师素质结构中身体素质被认为是第八重要的(见图4一1),说明对于身体素质的重要性教师的认识存在两极分化的状况。身体素质不被重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乏认为教师是脑力劳动者而忽视身体素质的原因。而在与教育行政人员进行访谈的过程中,有相当多的领导非常重视教师的身体健康,“因为,教师一旦生病,在当前教师编制紧张的情况下,学生多、课程多、教师人员少,每位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都十分繁重,一旦有教师有事情就很难有其他教师接替,,如果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保证,势必会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所以作为领导最头痛的事情就是几名教师同时生病或者几名女教师休产假。可能这是许多学校不愿意进女教师的原因。”就教学工作而言,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瓢瓢瓢百分比图4一2身体素质现实生活中

教师,抗挫折,教师素质,心理素质


(1)教师心理素质状况通过问卷调查有17人教师把心理素质作为教师素质的首要素质,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5.4%,平均排序居第六位(见图4一1)。从图4一3中可见,40.7%的教师好胜心居于中间水平,是比较适中的;62.6%的教师认为能有信心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说明教师的抗挫折力是比较强的;66.7%的教师选择有恒心和毅力面对困难(见附录二第9、19、20题)。总的来说,教师普遍反映面对的生活口是的团不确定.不是的百分比图4一3教师心理素质(1)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65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秀峰;李晓飞;;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索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2 刘洁;试析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因素[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张人杰;教师专业化:亟需更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4 何善亮;;美国科学教育师资培训的研究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5 卢乃桂;钟亚妮;;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6 王秀芝,张莉;对推进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几点思考[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4年05期

7 杭国英;教育信息化与高校教师素质[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8 孟万;教师的专业素质及其立体架构:校长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9 蒋伟;高校教师队伍素质建设现状及改革对策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10 周青,杨妙霞,杨辉祥;美国科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志厚;教师校本学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雯;中学教师素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剑梅;中学教师素质结构及现状评价[D];苏州大学;2003年

3 段兆兵;论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专业成长[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立刚;高校教师素质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6876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876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8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