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与高等教育的互动机制与模式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大庆石油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276.44;G6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飞跃;;粤港联手推进高新技术产业[J];港澳经济;1998年09期
2 王选;;王选等17位科技界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扶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若干建议[J];科技与企业;1995年03期
3 陈宏宇;;关于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6期
4 ;科技在线[J];安徽科技;2011年08期
5 张洁晶;;留学人员创业园发展策略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6期
6 张同斌;刘敏;高铁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产出表和社会核算矩阵编制的方法与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年10期
7 马贞荣;;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及其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1年13期
8 窦田田;李静;;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J];知识经济;2011年15期
9 胡媛;;浅析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8期
10 ;辉煌20年——中国高新区巡礼[J];中国高新区;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宏志;;人才资源配置与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启示[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2 范海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分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孙诚;吕华;;从高校毕业生数量增长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史秋衡;陈萦;;美国高等教育供给模式与教育质量的关系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胡钧;;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6 高福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A];校长论坛——北京高校校长论后勤社会化改革论文集[C];2003年
7 晏绍康;郑湘明;雷汉云;陶海英;;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强度的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娄霞;;高新技术产业支持下的知识经济促进黑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9 杨江虹;;优化产业结构 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10 杨叶;孟浩程;;科技创新的空间集聚作用[A];京津走廊经济崛起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研究——纪念廊坊开发区建立十五周年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专题征文研讨活动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白瑞东 雷爱军 汪立新;三河高新技术产业引领经济发展[N];廊坊日报;2005年
2 通讯员 殷宝平;认真总结经验把握规律着眼未来 进一步提高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N];安徽日报;2008年
3 记者 朱小兵;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发展[N];台州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陈雯;3小时解决高校发展7难题[N];东莞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钱丽;携手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N];贵阳日报;2008年
6 记者 徐斐;确保完成全年高新技术产业既定目标[N];济宁日报;2008年
7 记者 宋茜 实习生 黄晓龙;高新技术产业逆势上扬[N];江西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史秋实;汤宝昌:高新区是民族高新技术产业基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史秋实;汤宝昌:高新区是发展民族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10 记者 姚庆云;我市推进高等教育发展[N];安阳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代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刘林;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3 黄海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4 荆娴;资本市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5 卢焱群;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彭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其财政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韩s
本文编号:2689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89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