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及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4 02:49
【摘要】: 大学生择业观是在校大学生,在读书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如何选择职业这一实践活动的较稳定的认识、态度和基本的指导思想。概括而言,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把握:从其形式来看,大学生择业观是由大学生对自己选择职业的看法、信念、信仰、理想等所构成,思想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其内容来讲,大学生择业观反映了大学生作为主体在择业过程中的根本地位、需要、利益,及实现自己利益和需要的能力、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主观特征,是以“信什么、要什么、坚持追求和实现什么”的方式存在的人的精神目标系统;从其功能来看,大学生择业观起着评价标准的作用,是大学生心目中用于衡量职业好坏、权衡择业得失的天平和尺子。 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正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转折时期,旧的择业观念面临崩溃,新的成熟的择业观念尚未真正确立,大学生对择业的评价、选择比任何时候都变得复杂和多变;相应,对大学生择业观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也面临新的挑战。《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及教育研究》这一选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本文借鉴前人相关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在系统研究大学生择业观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发展趋势及原因,探讨大学生择业观教育还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思路和对策。 全文由四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大学生择业观概述。阐释大学生择业观的含义,分析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结构、作用及其发生、发展过程。 笔者认为,大学生择业观是在校大学生,在读书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如何选择职业这一实践活动的较稳定的认识、态度和基本的指导思想,具有时代性、主体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大学生择业观主要包括择业理想目标、 择业心理动机、择业认知状况、择业价值取向、择业实现途径等五个方面;大 学生择业观的作用表现在指导择业目标、建构知识结构、过滤择业认知、调整 择业行为、规范职业道德、促进职业适应等方面;大学生择业观的产生、形成、 发展过程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性。 这部分是本文的基础理论部分,也是难点部分。在写作上重点突出大学生 择业观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部分:当代大学生择业现状、发展趋势及原因透视。通过大量的实证 调查,从总体上全面描述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现状表现,预测当代大学生择业观 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并找出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积极因素是主要的,表现在:大学生能自 觉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择业自主意识日益明显、职业风险意识不 断提高、职业流动意识普遍增强、高层次的需要逐步凸现。当代大学生择业观 的消极因素在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高校毕业生身上反映出的现象和程度不同, 主要表现在:社会价值观念淡化、功利主义倾向较为突出、职业奉献意识弱化、 高期望值久居不下、诚信意识明显缺失,并且反映出一系列矛盾心理。当代大 学生择业观的发展趋势从总体来看是朝着积极、进取的方向发展的,但会呈现 出复杂的多元态势。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形成及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受社会环境影 响、受社会职业评价尺度影响、受高等学校深化改革过程的影响、受大学生自 身综合素质的影响。 第三部分: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在分析当 代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当前大学生择业观教育 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己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流是好的, 表现在: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主题鲜明、务求实效,对大学生择业产生 了积极的影响,择业观教育的理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 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几对矛盾,即主流教育与错误社会思潮之间的矛盾、教育手 段的单一性与学生现实就业过程的复杂性的矛盾、教育认识上的片面性与价值 取向上的多样性的矛盾、教育方式上注重全面性与缺乏个体性的矛盾、教育行 为的滞后性与择业观形成的长期性的矛盾;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分别在教育的主体、客体和环境方面反映出来。 从行文逻辑来说,,第二部分内容是第三部分内容的“因”,第二部分内容和 第三部分内容同为第四部分内容的“因”。 第四部分:进一步加强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对策。在大学生择业观理 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择业观和择业观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当代大学 生择业观教育必须确立科学目标、强调基本原则、构建内容体系、创新教育方 法、优化教育环境。 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科学目标应该是,进一步强调坚定正 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自我实现观、培 养正确的义利观、培养正确的择业态度;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教育要正确认识和 把握好四个相统一的关系,即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享受权利与承担责 任相统一、自我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统一、艰苦创业与正当享受相统一;当代大 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内容体系应该包括政治理论教?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G647.3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郭芙茉;;不同大学生群体择业观念的差异性及引导策略——从完善大学就业指导教育角度入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6期

2 郭万牛;杨蓉;;大学毕业生择业观调查分析——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10期

3 张存库;李英荣;;我国东西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比较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4 刘万军;;从主观因素的角度探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相应对策[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贺平;;从主观因素的角度探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相应对策[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贺平;;从主观因素的角度探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相应对策[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曹小燕;;安徽地区师范类大学生择业倾向研究[J];价值工程;2010年34期

8 郭芙茉;;论不同年级、专业大学生择业观念的差异性及引导策略——从大学就业指导教育视角[J];林区教学;2012年04期

9 黄文珊;徐文玲;;家庭教育对研究生职业观形成的影响因素探析——基于个体社会化理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宇航;大学生择业观引导体系构建[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迪;经济危机背景下大学生择业心理的调查与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虎;当代大学生就业观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4 马林;道德素质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5 于洪强;河南省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调查[D];河南大学;2011年

6 阳维丽;家庭因素对女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方汝彪;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8 李肖璇;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9 郭晓民;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与就业形势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姚科艳;农科大学生择业观、就业服务需求与高校就业服务优化[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95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95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2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