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我国高校科技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8 08:13
【摘要】: 2000年《国际竞争力报告》中我国的科技竞争力在47个国家和地区的排位中,继1998年因增加人均项目指标出现首次下降以后,2000年再度出现下降,由1999年的第25下降至第28位。其中2000年“企业间技术合作水平”排第35位,“院校与企业间合作研究水平”排第30位,分别比1999年下降了10位和7位。造成我国科技竞争力下降的因素很多,但我们认为人力资源及其开发方面指标是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事实上,有效推进人力资源开发,是提高国家和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本文以高校科技人力资源及其优化配置,特别是市场化配置为切入点,对我国高校科技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强化我国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提出建议。本文主要工作如下: 1.对我国高校科技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对高校科技人力资源的构成进行了详细分类,通过高校科技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相关理论、实证分析和市场供给需求分析,论证了我国高校科技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特别提出了我国高校科技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概念。理论分析吸取了国内外教育、人力资源以及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实证分析吸取了美国等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在必要性分析中,利用经济学效率和供给分析理论对我国目前高校科技人力资源的供给现状进行了分析。 2.通过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转变,对高校科技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三个途径,一是理顺高校内部设置构架,主要是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和加强社会服务功能;二是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针对目前我国校企合作过程存在的问题需在认识上更加重视校企合作,对于企业的深度需求高校科技人员要有前瞻性和服务意识,建立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制度,提高合作的实效性;三是建立高校科技园,高校企业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社会化和市场化,最终成为社会化企业,高校将以控股或占有部分股份等多种形式来获得合理回报。 3.分析了我国高校科技人力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一些保障措施,包括科技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和高校科技知识产权的保护等,这些是高校科技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的重要方面。 本文以提高高校社会服务功能为核心,从提高效率的观点分析我国高校科技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问题,并通过借鉴国外校企合作、科技园建设的经验,提出我国校企合作、高校科技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对我国高校科技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强化我国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G6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卫平;;职业院校如何推进校企合作[J];兵团工运;2011年07期

2 李战国;;校企合作何以成功[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年14期

3 王术良;;技师学院校企合作初探[J];职业;2011年23期

4 张建;;加强校企合作 服务区域经济[J];职业;2011年21期

5 ;我院校企合作项目蓬勃发展[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李尤举;;突破难点,加快推进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J];职业;2011年20期

7 袁海英;;中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运行机制研究[J];河南教育(下旬);2011年09期

8 杨丽英;;关于校企合作共赢实践途径的探讨[J];职业;2011年17期

9 张燕君;郑日忠;;校企合作模式探究[J];河南教育(下旬);2011年Z1期

10 罗洪保;;夯实校企合作的平台 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旭;陈群辉;;当前高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支芬;刘在云;田建敏;;校企合作共建电子商务专业的初步探索[A];全国计算机网络应用年会论文集(2001)[C];2001年

3 杨聚庆;姬生;;高职教育集团化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齐现伟;辛全仓;杨辉;董林;张云健;;基于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的校企合作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讨[A];Proceedings of 2011 National Teaching Seminar on Cryptograph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NTS-CIS 2011) Vol.1[C];2011年

5 汪燕;;校企合作稳定的长效机制研究[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孙建辉;;校企合作技术创新的过程分析[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解鹏;邬雨刚;;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二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刘汉卿;程洪全;;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培养专业技能人才[A];献给新中国60周年 全国教育管理优秀成果(下)[C];2009年

9 汪一鸣;赵鹤鸣;杨德生;;政府搭桥,校企合作,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新路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秦立春;胡红卫;;发达国家政府重视校企合作发展高职教育的启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榴;李理光: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N];中国汽车报;2005年

2 盛晓明 沈林;江西理工大校企合作推动有色行业发展[N];科技日报;2008年

3 记者 刘荣彬;政府搭台 校企合作[N];黑龙江经济报;2008年

4 记者 潘春燕;台州校企合作论坛昨举行[N];台州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潘春燕;校企合作谋双赢[N];台州日报;2008年

6 记者 赵雅榛;校企合作搭建人才培养新平台[N];中卫日报;2008年

7 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杨菁;政校企合作共建研究院[N];广东科技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彭国平;校企合作促硅产业发展[N];乐山日报;2008年

9 董静 邱毅;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N];闽西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孙铁军 通讯员 冯燕芹 张成义;支付宝解了港城校企合作之困[N];连云港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小英;校企合作教育对技能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邹波;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校企知识转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马艳秋;校企共建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张宇;基于利益主体选择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杜利;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祝士明;高职教育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倪筱琴;林业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梁海岫;协同发展观念下的广东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园规划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9 李良斋;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投资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邓颖翔;吸收能力对校企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河;我国高校科技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2 许晋仙;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永刚;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戴志;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高文;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发展问题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6 李俊俊;校企合作模式及合作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7 牛晓霞;基于博弈的校企合作技术创新过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8 苏俊玲;美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付静;河南省技工院校校企合作问题与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应陈晖;技术工人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46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46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0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