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5 12:55
【摘要】: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迎来了崭新的创业时代。创业教育已是国内外大学新时期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课题。 文章第一部分从概念层面入手,分析了文章研究对象是广义的创业教育——一种培养具有开创型个性的素质教育,并对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创新教育进行了对比。文章对创业教育课程的具体含义进行了探讨,认为大学创业教育课程,是用以指导大学创业教育的规划和引导大学生认识创业世界、提高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媒体。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是我国大学主动应对创业时代必须做出的应答。文章对我国现阶段关于该问题的理论探讨和实践运作做了总结和评论。 文章第二部分系统地确定了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理论平台。在阐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原理的基础上,明确指出 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出大批能适应时代特征与发展需要的开创型人才,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注重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的融合。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应遵循信息化、综合化、活动化、多样化诸原则。 作为文章的核心所在,第三部分客观地构建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认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可以由两大类、四大模块课程构成。所谓两大类,即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指大学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包括创业实践课程、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而隐性课程指大学情境中以简洁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主要有环境课程。所谓四大模块,即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学科课程、强化创业意识的活动课程、营造创业文化氛围的环境课程、提供创业演练的实践课程。这四大课程模块不是简单的分割,在实践过程中各课程模块可能有相互交叉、融合。文章从课程内涵、课程作用、课程模型、课程开发等方面对这些课程的具体设置做了全面阐述。 文章第四部分承接了第三部分的分析脉络,对创业教育典型课程进行了比较研究和实证分析。在创业学课程设置上,文章详细研究了美国百森商学院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学院的创业学课程,并对照我国有关学者提出的意见,得出了一些肩示。在创业计划竞赛活动课程设置上,文章检讨了我国大学的运作过程,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 文章最后指出:必须对大学创业教育课程生成和运作予以保障,提出了加强师资培训、促进校企合作、完善教学生态环境、拓宽信息渠道、优化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G642.3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才芳;;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梧州学院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12期

2 刘强;李金星;;基于大学生创业知识培育的学科课程体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3 李慈章;;试论蒂蒙斯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理念[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郭礼智;彭光良;;试论地方院校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中的课程重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5期

5 蒋研川;朱莹;卢培煜;;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学生创业调查及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以重庆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06期

6 杨晓倩;张国强;;论地方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11期

7 朱至文;;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服务质量评价指标设计[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8 肖佩娟;;从创业教育历史发展的视角分析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的指导大学生创业[J];黑河学刊;2013年08期

9 谢贵兵;;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理论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开发[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10 钟春玲;;创业型大学视角下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秦敬民;基于QFD的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笑岩;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郑彦春;高校创业教育质量保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高晶;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潘燕;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5 曹燕华;关于地方构建大学生创业机制的思考:高校和政府的作用[D];宁波大学;2011年

6 李璐;创业文化、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屠丹丹;第二课堂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罗占松;基于就业视角下的大学生公益创业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9 张霞;高校创业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及其实施方案[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秀勤;大学生创造力课程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56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56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4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