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我国实质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模式研究:多学科的观点

发布时间:2020-07-18 18:36
【摘要】: 面对“骤进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及其带来的问题,“压力和紧张引起对未来的恐惧和不确定性是不可避免的”。走出这种情感需要理性审视。 本文试图回答以下三个有关“实质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模式”的问题,即“实质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模式"是什么?为什么“实质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想目标模式?我国高等教育怎样才能实现“实质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模式”? 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理应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衡量维度。“特罗理论”仅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一个数量指标来衡量发展,是不充分的,甚至是“误导的”。于是,我们提出了“实质高等教育大众化”这样一个概念和目标模式;并且认为“实质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应追求的理想目标模式。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对“骤进式扩招”政策的否定,就是对选择“实质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模式”的肯定。 由于高等教育系统的复杂性,“多学科的观点”对为什么“实质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应追求的理想目标模式这一问题的论证是必须的。比较教育学以世界范围内的人均GNP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相关性为主题的比较,以及对印度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分析都论证了“骤进式扩招”的不可取;教育经济学的观点也是举足轻重的,它是从“骤进式扩招”与“扩招异化”、“骤进式扩招”与“教育先行”、“骤进式扩招”与高等教育经济功能的发挥、高等教育不能承受之重等四个角度来展开论证的;教育社会学从“骤进式扩招”与“教育生态平衡”、“骤进式扩招”与“教育公平”这两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最后是高等教育哲学的观点,它的核心思想是高等教育要保持政治论与认识论哲学的平衡,要兼顾高等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和外部关系规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些学科的观点一起论证了“实质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模式”是我们的理想选择。 最后,文章还要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即选择“实质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模式”的政策性含义。其一是要以“渐进式扩招”的方式实现我国(实质)高等教育大众化;其二是要保留和发展精英教育,以多样化的方式实现(实质)高等教育大众化;其三是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实质)高等教育大众化质量保障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G6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竹平;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大众化初探[J];江南论坛;1999年05期

2 潘懋元;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兼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J];中国农业教育;1999年03期

3 黄鸿鸿;高等职业教育: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体选择及其发展问题[J];闽江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4 沙红;高等教育大众化:天津市的对策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年01期

5 段作章;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年04期

6 李健宁;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性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2年02期

7 黄木生;创“长江模式”育创新人才——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性跨越[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葛文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殊性[J];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05期

9 朱湘虹;论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J];煤炭高等教育;2003年02期

10 李钧;;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职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占乔;高志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思路探析[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2 郭琛;郭琳;;基于TRIZ理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学质量协调发展研究[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3 陈锡章;;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育机会均等[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4 沈红;;国家助学贷款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学生贷款的偿还、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入学”研究成果集(一)[C];2004年

5 陈瑜;;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探讨[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张彩虹;;东北老工业基地高等教育农村社会服务的特点与态势研究[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史志谨;;发展成人高等教育 促进高等教育公平[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媛;高鹏;;高等教育大众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影响分析[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10 左崇良;;和谐社会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薛天祥;高等教育大众化必须突破认识障碍[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葛洪才;质疑“高等教育大众化”[N];中国改革报;2006年

3 陈玟;我省提前十年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N];黑龙江经济报;2007年

4 司宏昌;在新规模上发挥更大的社会效应[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陈莎莎;从“出世计划”到“卓越进程”[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包亦君;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大学生就业的大众化[N];北京科技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姜澎;招生数翻倍,教师在哪里[N];文汇报;2010年

8 记者 赵建春;江苏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朱现平 作者单位 江汉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人口因素[N];中国人口报;2005年

10 张宁生;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办学理念[N];陕西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友荣;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郝瑜;论陕西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其实现途径[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付雪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湛俊三;地方高校战略联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梁淑红;利益的博弈: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制定过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郑利霞;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及其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卢晓梅;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孙红梅;经济增长与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9 孙玉杰;以成长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理性选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连玉;我国实质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模式研究:多学科的观点[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2 龙健;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观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3 史芸;我国教学型大学合理定位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虹;大众化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探析[D];西北大学;2008年

5 董秋月;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6 刘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高校收费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英;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8 包卓;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9 李涛;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院校研究模式的构建[D];重庆大学;2007年

10 孙洁;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新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612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612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7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