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我国高师本科院校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0 14:50
【摘要】:培养模式是教育者为受教育者构建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作为一种培养模式,它应是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思路明确,实施方法具体,可供借鉴的简约而又完整的范型。本论文所研究的培养模式是指我国高师本科院校培养职前中小学教师的模式,是“高师本科院校为职前中小学教师构建的知识、能力等方面应该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是教师专业化理念和为基础教育服务思想的集中体现。”面对基础教育学龄人口逐步减少、综合性大学开始参与教师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日渐增强等现实,我国高师本科院校传统培养模式的改革已成必然。 世界师范教育已有三百余年历史,高等师范教育也有近两百年历史。目前,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开放式的教师培养模式为主,即采用学科专业教育与教育专业培训先后进行的模式。但也有少数国家仍实施学科专业教育与教育专业培训并进的模式,如英国小学教师的培养。我国高师本科教育已有百余年历史,发展至今仍以定向培养教师为主。由定向培养向开放式培养转变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然而,我国基础教育规模巨大,高师本科院校层次分明,这一现实决定了高师本科院校短时期内还不能完全实行开放式培养模式。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我国高师本科院校教师培养的理想模式应当是定向培养和开放式培养相结合的模式。 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高师本科院校改革教师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对高师本科院校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师本科院校在改革教师培养模式时应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指导思想。从我国国情、高师本科院校自身的实际出发,因校制宜、不断创新,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高师本科院校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改革教师培养模式,还应建立强有力的保障体系:政府要尽快建立教师培养机构和培养课程的双认证制度,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加大对高师本科院校的扶持力度,同时我国高师本科院校也要不断加强自身教师队伍的建设。 我国高师本科院校应从学制设置、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手段几 方面具体实施改革。要突破四年制培养中学教师的束缚,在四年制的基础 上适当延长学制年限,培养更高规格的中小学教师。随着现代许多交叉学 科的兴起和高考制度的改革,高师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应综合化,不能完 全以学科分类为依据,而应着眼于帮助学生达到教师资格证书的要求,为 学生就业作直接准备。在课程设置上,要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基础课程和 多样化选修课程的开设,注重教学实践课程比重的提高,以培养“宽口径、 厚基础”的中小学教师。在培养手段的改革方面,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组 织教学,让中小学更多地参与教师的职前培养,在大学与中小学的整体实 践中实现教师培养水平的提高。 最后,本研究提出了构建“一贯制,多规格”的“4+X”教师培养模 式的设想。以统一的“中小学教育专业”大类招生,四年制培养小学教师 和初中综合课教师,五年制培养初中教师,六年制培养高中教师,七年制 培养中学骨干教师。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中小学见习和实习所占课时比重 的提高,以培养具有较强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个性丰富的中小学教师,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G65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尧;;中学美术在素质教育体制下的改革研究[J];快乐阅读;2011年14期

2 许静;;从陶行知理论看当代教师素质培养[J];华章;2011年24期

3 陶春莉;;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甘肃科技;2011年11期

4 张桂清;;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S1期

5 龙鸥;;职业师范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1期

6 丁利敏;;职业院校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2期

7 毛时亮;;切实推进高职教师的培养[J];机械职业教育;2011年08期

8 王冰;;关于我国体育行政改革的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8期

9 崔莹莹;;高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10 肖薇薇;;21世纪的高师人文地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文教资料;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治平;黄红林;胡弼;廖端芳;;综合性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A];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2 李佳新;;中国加入WTO后英语教学的改革研究和实践[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3 组杨锋;章飞;;构建骨干教师培养新体系,提高学校师资队伍水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4 组杨锋;章飞;;构建骨干教师培养新体系,提高学校师资队伍水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5 孟瑜;;论教师教育的市场化[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潘革生;何援军;赵峻颖;;计算机图形学教学理念的研究与实践[A];中国图学新进展2007——第一届中国图学大会暨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工程图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代军;;休闲体育与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8 黄贤金;王静;濮励杰;刘咏莲;彭补拙;;区域土地用途管制方式的比较及改革研究——兼评苏州市土地分割登记办法[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罗贵新;吴劲松;;湖南城乡规划管理体系改革研究[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10 王宗舜;;中等职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初探[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芝敏;我市启动名优校长名优教师培养工程[N];黑河日报;2011年

2 修远;走出教师培养的怪圈[N];中国教师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郑晋鸣;卓越教师培养:让理论与实践交融[N];光明日报;2011年

4 记者 金玲;市发展和改革研究会正式成立[N];抚顺日报;2007年

5 ;改革研究的新成果[N];人民日报;2003年

6 陈清清邋高鹤;深化预算会计改革研究[N];中国财经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翟帆 柴葳 赵秀红 实习生 苗艳丽;教师培养迷失在何方?[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解好学;素质教育在教师[N];陕西日报;2007年

9 任定保;教师培养需要淡化“科举”情结[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覃海珍;甘肃农业发展速度改革研究试点完成[N];中国信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清;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凌秀丽;中东欧银行产权改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3 陈月茹;教科书内容属性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曹现强;当代英国公共服务改革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徐宏伟;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6 江峰;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改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7 许勇;转型时期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宋君卿;中国银行业政府规制体制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9 于德仲;赋权与规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10 樊启洲;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慧玲;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萍;我国极地考察队队员管理机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王玲;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冯丽娜;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改革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5 许立民;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制度改革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6 韦云;全国排球联赛现状和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晶;《稳定与增长公约》下财政政策约束机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薛爱萍;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琳;我国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10 王健;高校学报的困境与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635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635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e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