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后经济时代我国高校政治安全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0 07:07

  本文关键词:后经济时代我国高校政治安全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我国社会逐渐步入后经济时代的转型期,社会的发展早已不再单纯地只依靠资本为第一生产要素,而是更多的依赖于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和具有丰富知识与管理才能的高智力人才。从一定视角考察,可以说科学技术与高水平人才构成了后经济时代国家政治安全的壁垒。与此同时,作为科学技术与人才的摇篮,高校的政治安全教育就显现出了其重大的战略地位。为了积极应对后经济时代对政治安全带来的挑战,在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需求的基础上,理论界肩负着探索加强和优化后经济时代我国高校政治安全教育理论体系的历史责任。这对我国主动应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和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内外部环境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文在对“后经济时代”与“政治安全教育”概念进行理论梳理与辨析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政治安全教育的现状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进一步尝试提出了后经济时代我国高校政治安全教育的对策思考。导论部分主要对高校政治安全教育研究的缘起、理论与现实意义、研究概况进行了阐释;对本文的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研究思路和发展性等问题进行了说明。本文的系统论述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界定和辨析了相关基本概念,对后经济时代的内涵与外延的概念界定以及政治教育与政治安全教育的内涵定义与概念辨析,旨在为本文的研究探索划清理论界限。第二部分探析了我国高校政治安全教育的发展现状,主要从业已取得的成果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两个方面展开,进而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成因分析,主要从国内外政治安全环境、高校政治安全教育意识、政治安全教育的研究起步以及政治安全教育的体系构建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三部分的侧重点是从密切关注我国政治安全环境的发展变化、明确政治安全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掌握我国大学生政治安全意识发展状况、构建我国高校政治安全教育体系、完善我国政治安全社会协同建设机制等五个方面,尝试性探讨了加强和优化我国高校政治安全教育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后经济时代 政治安全教育 现状及原因 策略思考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导论11-19
  • (一) 问题的缘起与选题意义11-13
  • 1、问题的缘起11-12
  • 2、选题意义12-13
  • (二) 相关研究述评13-16
  • 1、国内研究述评13-15
  • 2、国外研究述评15-16
  • (三) 本文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之处16-17
  • 1、本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16-17
  • 2、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17
  • (四)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17-19
  • 1、本文的研究思路17
  • 2、本文的研究方法17-19
  • 一、后经济时代与政治安全教育的概念厘定19-24
  • (一) 后经济时代的概念界定19-21
  • 1、后经济时代的内涵19-20
  • 2、后经济时代的外延20-21
  • (二) 政治教育与政治安全教育的概念辨析21-24
  • 1、政治教育的涵义21-22
  • 2、政治安全教育的涵义22-23
  • 3、政治教育与政治安全教育之间的关系23-24
  • 二、当前我国高校政治安全教育现状探析24-33
  • (一) 当前我国高校政治安全教育的基本状况24-26
  • 1、高校政治安全教育业已取得的成果24-25
  • 2、高校政治安全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25-26
  • (二) 当前我国高校政治安全教育不平衡的成因分析26-33
  • 1、国际国内政治安全环境变化加剧26-28
  • 2、我国高校政治安全教育意识比较淡薄28-29
  • 3、我国高校政治安全教育起步相对滞后29-30
  • 4、我国高校政治安全教育体系尚未构建30-33
  • 三、后经济时代我国高校政治安全教育的对策思考33-49
  • (一) 深入研究我国政治安全发展变化的现实境遇33-35
  • 1、紧密跟踪现实发展33-34
  • 2、广泛开展学理探讨34-35
  • (二) 理性确立政治安全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35-37
  • 1、探析政治安全教育的时代价值35-36
  • 2、剖析政治安全教育的战略价值36-37
  • (三) 密切掌握我国大学生政治安全意识发展状况37-40
  • 1、积极建设大学生政治安全意识研究中心38-39
  • 2、跟踪调研大学生政治安全意识发展格局39-40
  • (四) 科学构建我国高校政治安全教育体系40-45
  • 1、明确教育内容41-42
  • 2、探索教育途径42-43
  • 3、建设师资队伍43-44
  • 4、设立评价机制44-45
  • (五) 逐步完善我国政治安全社会协同建设机制45-49
  • 1、新闻媒体的协同建设45-47
  • 2、影视作品的协同建设47-48
  • 3、基础教育的协同建设48-49
  • 参考文献49-5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3-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自斌;略论高校政治文明建设[J];江苏高教;2004年02期

2 李祖明,李恩华;高校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容和途径[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龚明生;;对高校政治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年12期

4 龚明生;;新时期我国高校政治文明建设的特征与培育[J];当代经理人;2006年05期

5 胡继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稳步推进高校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童付超;;高校政治文明建设略论[J];消费导刊;2009年18期

7 杜苏,张坚强;浅谈高校政治文明建设[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赵经;新世纪影响高校政治稳定的主要因素[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龚明生;;多媒体时代的高校政治文明建设问题与策略[J];社科纵横;2006年06期

10 丁慧民;韦沐;杨丽;;网络动员及其对高校政治稳定的冲击与挑战[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伟;于克建;万德义;;发挥国家安全小组职能作用 构建维护高校政治稳定平台[A];“完善安全防控体系 构建和谐校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2 ;改革发展与现代国家建设 第四届华中高校政治与公共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征文获奖名单[A];第四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中国发展与会理” 第五届华中高校政治与公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名单[A];第五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国家治理与政治发展”第六届华中高校政治与公共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名单[A];第六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邢中华;;提高高校政治理论的教学水平的途径[A];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论文集[C];2014年

6 ;后记[A];第五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后记[A];第四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副馆长 蔡桂如;关注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N];泰州日报;2011年

2 湖南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刘涛;审美教育优化当代大学生[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卓W

本文编号:276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6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b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