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太行精神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4 06:06
【摘要】: 本文运用了文献法与访谈法,研究中北大学自创建以来逐步形成其特色的大学精神—太行精神。通过对中北大学太行精神的研究为地方性工科大学培育特色化大学精神提供一个鲜活的个案。 本文的研究具体包括了以下五个方面内容: 第一、探讨中北大学太行精神的形成。中北大学太行精神是太行精神的继承,但它又有别于太行精神。所以探讨中北大学的太行精神必须先了解太行精神。太行精神孕育、形成于抗战时期,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斗争岁月中的锤炼和升华,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北大学的前身—太行工业学校是为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在太行山区创办的,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太行工业学校从建校起就以太行精神为立校之本,艰苦创业、勤俭办学、求真务实、坚韧不拔,拥有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校风,并且一直传承下来,不断与时俱进,逐渐内化成中北大学特有的大学精神—中北大学太行精神。 第二、剖析中北大学太行精神的内容。中北大学太行精神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质,这种特质被中北人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进取意识。 第三、分析中北大学太行精神对中北大学的影响。中北大学太行精神是中北大学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办学实践中构建的,构建中的中北大学太行精神又影响着中北大学:中北大学太行精神对办学特色的定向作用;对教书育人、科研活动的保障作用;对大学文化的指导作用。 第四、对中北大学太行精神进行反思。中北大学的太行精神引领中北大学走过艰苦奋斗的抗日时期,灾难重重的文革时期,困惑迷惘的改革时期,发挥了其灵魂的作用。但是中北大学太行精神有局限性,局限性表现在重科学轻人文;重现实轻理想;重适应轻超越。造成其原因的是其学科设置不合理、社会转型背景下人文精神未能很好弘扬。 第五、最终探讨中北大学太行精神对我国地方性工科大学精神培育的启示。这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目前我国地方性工科大学人文精神的滑坡,行政化、市场化充斥其中,严重阻碍地方性工科大学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必须谈到地方性工科大学精神如何培育。地方性工科大学精神的培育途径主要分六步:第一步,地方性工科大学精神的重建,需要对其进行准确定性与定位。只有准确的定性与定位才能找到特色。地方性工科大学精神的培育必须强化特色。第二步,地方性工科大学精神需继承大学精神的传统、纳入时代精神的质素。第三步,地方性工科大学精神需要大学的校长、教师、学生创立、继承、发扬。第四步,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丰富地方性工科大学精神。第五步,对于地方性工科大学精神的培育尤其注意科学精神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第六步,由于学生是大学发展的根本,是大学教育服务的对象;社会与市场更是地方性工科大学输出人才、服务的对象;通过卓越的教育服务凸现学校自身的主体地位和发展特色大学精神。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41
本文编号:2792615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冠英;关于大学精神的培育问题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2 龙海平;;工科高校大学精神的历史与创新[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3 黄朗,苗安民;论求真务实的实践本性[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李辉,林亦平;大学精神的人文解读与回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5 刘宝存;何谓大学精神[J];高教探索;2001年03期
6 方展画,颜丙峰,宋广文;大学精神:大学生命的灵魂[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邱柏生;浅议大学文化及大学精神的若干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03期
8 杨德安;高校领导与大学精神[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杨鲜兰;;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原则与重点[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赵金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培养“四有”新人[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本文编号:2792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92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