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小学教师教材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5 04:39
【摘要】: 教师教材观是教师对教材目标、内容、结构以及教学属性的基本看法与主张,不同的教材观反映了人们对教材的价值、功能、属性以及教材处置方式的不同。 本研究通过对教材研究的文献分析并以课程教材编制理论为基础,归纳出了教材观研究的四个维度:教材目标观、教材内容观、教材结构观以及教材教学观,并运用这一框架对专家学者们所研究的教材观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归纳,得出了圣经式、经验自然主义、科学取向、结构主义、范例式、人本取向以及建构主义共七种典型的教材观。 然后运用以上分析框架,通过访谈、课堂观察、察看教师日志等方法,于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间对珠江三角洲某市某小学六名小学教师进行了连续四个月的跟踪研究,集中探讨了如下两个问题: 1.教师有什么样的教材观?包括它们的特点、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2.有哪些因素影响教师教材观的形成?包括影响教师教材观的因素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教师的教材观。 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主要是通过访谈、听课和查看教师教学设计与反思等方式从四个维度来进行分析与归纳;对第二个问题的分析则着重从教育局、学校以及个人专业发展三个层面来进行探讨。 研究发现: 1.不同教师表现出不同的教材观。其中J、L、N教师的教材观趋向于封闭型,M教师的教材观为中间型,而K、Q教师的教材观表现为开放型。就封闭型教材观而言,J教师更加看重教材的“考试功能”,L教师把它作为教学的近乎“唯一依据”,N教师则希望教材“告诉我怎么教”。M教师认为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左右手”,同时需要进行“拓展”。K教师明确把教材看作教学的“范例”、“指引”,并在教学中重视内容的“渗透”、学生的“感悟”;O教师除了跟K教师在以上的看法上相同外,还提出课外书籍的“教材化”。 2.教师教材观的表现形式与特点比较复杂,它们跟专家宣称的教材观并不完全一致,其中专家宣称的一些教材观在教师群体中并不存在。尽管J、L、N教师持相对封闭型的教材观取向,但并非“圣经式教材观”;M教师认为教材要使学生热爱生活、个人也很爱自己的学生,但她的并不就是人本取向教材观;K、O教师的教材观比较开放,但是还达不到对教材的完全自主建构。 3.不同教材观在四个维度上的差别不一,其中在教材结构观上差异不大,但是在教材目标观、内容观以及教学观上存在较大差异。就教材结构观而言,大部分教师赞成教材的主题式编排。在教材目标观上,J、N教师认为主要是为了上课与考试,L教师认为是获得知识与技能、净化孩子心灵,K与O教师则认为是为当前和将来生活服务。在教材内容观上,六位教师都认为要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另外J、L、N比较重视形式内容与知识点的落实;M教师则认为要“雅俗共赏”、“政治性内容适可而止”;K、Q教师特别重视拓展性知识;在教材教学观上,J、L、N教师强调要“依纲靠本”,M教师则是“你给什么教材我就怎么教”,但是还会补充其他材料。K、O教师则更倾向于在教学中知识的“渗透”与“拓展”、教材处理的“灵活性”。 4.教师教材观的形成受多层面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对教师教材观的影响最为直接、深远。教育局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统考”、“教材分析”、“听公开课”,学校的有“声誉”、“分数”、“联教”以及“集体备课”等,个人专业成长则主要包括“上网”、“看书”、“上公开课”,去外地“听课”,“跟师傅”,“教学反思”及“童年轶事”等。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归纳出了教师教材观的几种主要类型并对它们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发现了专家研究的教材观与教师教材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填补了教师教材观研究的空白,对于促进课程教材发展与教师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652.3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平;西班牙幼儿英语教材的活动设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汪琴;生成性思维视阈下幼儿教师教材处理的个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赖瑜;小学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杨夕伟;苏皖相邻地区两所小学美术课程现状的调查与比较[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瑾;幼儿教师玩具观的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方莹莹;课程实施中的教师教材观个案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6 赵姣;我国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与美国STC教材的比较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7 陈曼丽;幼儿园教学用书评价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8 吴小庆;我国多科型小学教师课程方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032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032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8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