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X低效率研究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G6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昌贵;国际合作:高等学校的第四职能——兼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5期
2 赵大宇,刘学利;试论新时期我国政府与高校的关系[J];辽宁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3 喻岳青;高等学校面临的压力和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05期
4 孙毅颖;对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0年02期
5 杨菊先;廖湘阳;;高等学校共同体:维权、自律与共治[J];江苏高教;2007年06期
6 王义遒;;高等学校要以解决国家发展中的问题为己任[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02期
7 韦茜;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思想工作的若干思考[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8 李久学;刘慧;王立芳;;浅谈高等学校学术组织与行政组织的和谐运转[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喻岳青;高等学校所面临的压力和学校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1996年05期
10 劳凯声;;高等教育改革与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等学校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A];齐鲁技术市场发展论坛文集[C];2006年
2 王作兴;;产学结合与素质教育[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2年立项研究课题论文集[C];2003年
3 翟志席;;高等学校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探析[A];高等学校纪检监察工作研究(六)[C];2008年
4 李德韩;;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是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根本大计[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5 刘传德;;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与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A];《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楚旋;吴宏元;;高等学校战略管理能力评价研究——基于能力结构理论[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摘要集[C];2014年
7 杜月升;;知识生产与高等学校体制改革[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资源;;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会[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9 王杰;刘晓鸿;张建国;张金凤;;高等学校院系公用房管理与改革实践[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郦渭荣;;“大学文化”刍议[A];《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与文化育人》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市高等教育促进条例[N];解放日报;2018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N];人民日报;2016年
3 李志仁;对高等学校设置研究的探索[N];光明日报;2001年
4 记者 陈文锋;13个市都有高等学校[N];法治快报;2008年
5 记者 卢丽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学校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李英锋;大学生不刻苦学习,违法了?[N];嘉兴日报;2018年
7 ;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测绘教材获奖书目[N];中国测绘报;2010年
8 记者 刘晓鹏;切实抓好地方所属高等学校学习实践活动[N];人民日报;2009年
9 石家庄铁道大学 王耀忠 刘平;论建立健全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制体系[N];河北经济日报;2011年
10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科首席专家 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劳凯声;高等学校的行政化问题及其改革[N];人民政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雷家彬;中国高等学校分类方法的反思与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迟永慧;我国高等学校投融资改革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4 赵子剑;联邦德国高等学校类型结构变革研究(1945-1976)[D];河北大学;2017年
5 李迎果;国家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6 岳武;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锦奇;区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陆兴发;中国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问题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申培轩;农村现代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滕建河;高等教育X低效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萌;基于高等学校职能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3 石少婷;山东高等学校分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4 金凤;大众化背景下高等学校的新职能:对青年的剩余责任[D];湖南大学;2013年
5 安艳霞;我国高等学校三学期制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6 刘丽芳;高等学校产品及其经营[D];山西大学;2010年
7 杨云标;我国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王继华;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
9 陈s
本文编号:28102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10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