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本科实践教学及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学位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G642.4
【部分图文】:
第五章 国内高校本科实践教学改进对策与体系设计教学占总学分的比例达到了 30%。3.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结合西安交通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体现“高标准、厚基础、宽口径、重践、综合型、高素质”的优良人才培养传统,逐步建立起三层次的实践教学培体系,即以工程基础训练、培养工程意识(主要包含工程系统基础训练、常规工电工实习等)为基础的第一层次;依托工程训练中心和各基础课教学实验中以及专业平台课程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主要包含工程系统综合训练、基础课的基本实验等)的第二层次;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创新培养(主要包含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等)的第三层次的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图 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伟珊;;高等学校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6年12期
2 ;张英彦教授[J];宿州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李春晖;张学睦;李建楠;;高等学校实践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年03期
4 朱红;张红光;周竞学;李雨竹;袁亚丽;;以教学基地建设搭建实践教学改革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年02期
5 武艳艳;;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文教资料;2010年07期
6 李德平;欧阳霞;;思想道德修养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09期
7 王海文;孙帮秀;;关于加强民办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0年24期
8 黄江丽;董春欣;赵艳辉;;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侯树成;韩雷;张为民;韩丛发;;构建高校与企业实践教学合作平台的思考[J];煤炭技术;2006年01期
10 李庐;哈焱;;试论高校经管类实验室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相生;孟雪征;郑晓英;;创造教育的内涵及在高校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2 杜月升;;知识生产与高等学校体制改革[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孙永泰;;高校学报网站传播实效性及优化策略[A];中国高校学出版(Ⅱ)——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3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余秉和;;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监督工作[A];中国建设会计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李勇;;高等学校成本结构与产出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林武萍;尹析明;;对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考[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7 童宣海;;我说高等学校安全保卫工作[A];北京市高教学会保卫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7年
8 张婷婷;;加强服务意识,创新高校教务管理[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杨敏;;浅析影响高校政府采购效率的因素及对策[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朱瑞亮;刘毅;;浅议高等学校招标档案的管理[A];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保华 关慧;高校定位应遵循市场规则[N];人民政协报;2005年
2 记者 罗静雯;我市两重点学科列入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N];重庆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宋黔云;贵州大学国际化程度获新突破[N];贵州日报;2009年
4 记者 卢彬彬;突出实践特色 破解发展难题 务求取得实效[N];广西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周晓东;建立完善高校“联席会议制度”[N];江淮时报;2010年
6 苗田;教师遭遇池鱼之殃[N];社会科学报;2005年
7 侯憬 记者 柯昌万;严禁强制学生统购学习用具[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记者 仝静海;河北工大迈入国家重点建设高等学校行列[N];河北日报;2006年
9 冯海雪邋史晓蕾;“海带配子体克隆杂种优势苗种繁育技术”成效显[N];科技日报;2007年
10 通讯员 陶红军邋魏化勇 张军有;今冬征兵又有新规定[N];安徽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通贤;高等学校贷款风险的控制与化解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周倩;高校科技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朱天天;我国高校技术资源转移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童静菊;生本理念下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吴宏翔;市场经济中的高校组织演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马焕灵;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及其处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金明浩;高校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徐丽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阳;我国高校本科实践教学及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2 凌杰;高校目标管理共有要素系统与路径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欢;论我国公立高等学校的性质与地位[D];吉林大学;2005年
4 杨耀;高校作业成本管理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沈晓燕;高校内部管理法治化论要[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程昭伦;高等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谭斌;高等学校战略管理:理论与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积勇;高等学校现金流量表的设计与应用[D];厦门大学;2007年
9 李晓杰;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学分制构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牟宗泉;促进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管理创新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131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13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