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论视角下大学生生死观研究
【学位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旺林;;先秦儒道两家生死观的比较与评价[J];韶关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2 姜强;;生亦何哀,死亦何苦——浅论庄子的生死观[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赵晖;;生死观上的人类智慧——中西生死观比较[J];学理论;2009年28期
4 黛素芳;儒家生死哲学与毛泽东的生死观[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5 朱理鸿;;论王船山的生死观及其现代价值[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李高峰;;试析当代中国语境下的生命教育[J];教育导刊;2009年04期
7 陈汇;论先秦儒家生死观及其现代价值[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8 黄忠晶;;简析庄子的“彼此是非”论及生死观[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黄忠晶;;简析庄子的“彼此是非”论及生死观[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蔡华勤;;学生生死观教育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晓江;;生死“认命”与生死智慧——以佛教《心经》为中心[A];佛教生死哲学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2 张海滨;;爱欲与生死[A];佛教生死哲学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3 徐孙铭;;试析吴信如居士的生命观与生死观[A];佛教生死哲学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4 张文良;张宇红;;日本的生死学研究及其启示——以东京大学的生死学研究为中心[A];佛教生死哲学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5 徐淑贞;;毛泽东的生死观及其现代启示[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6 蔡明田;;佛教的生死观[A];佛教生死哲学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7 钱逊;;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三辑)[C];2004年
8 方旭东;;试论朱熹的生死关切[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郑晓江;;由“认”到“命”——中国人生死态度之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全国临终关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孙万慎;;论科学养生个性化 造就健康人生[A];2010第二届中国老年保健(产业)高峰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有光 口述 冬安居 整理;106岁智慧老人的生死观[N];人民政协报;2011年
2 李荣;产业链安全 钢铁企业面临的生死问题[N];经理日报;2004年
3 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丽虹;清明节应成为中国的感恩节[N];深圳特区报;2010年
4 陈盈旋;简论老子的生死观[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郑晓江;死生亦大矣[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陈一鸣;皮囊不是个幽默?[N];南方周末;2008年
7 汤一介;超越生死的观念和途径[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史记》研究会名誉会长 韩兆琦;司马迁的人生观与生死观[N];北京日报;2010年
9 王小珍;对生死之谜的解答[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10 朵渔;那些自杀而去的女人们[N];南方周末;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荣君;先秦儒道生死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刘慧;毛泽东的人生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储晓军;魏晋南北朝民间信仰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孟晓路;儒学之密教—龙溪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
5 张英;传统儒家生死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周叶君;《淮南子》对老庄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安徽大学;2012年
7 包玉琼;蒙古英雄史诗生命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黄莹;生的极限与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伟;郭店儒简所见生死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卢f ;两汉“人虎母题”图像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波;拷问生死:哲学视阈中的生存意蕴[D];郑州大学;2005年
2 梁曼诺;生存论视角下大学生生死观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杜晓静;通过《平家物语》解读中世初期日本人的生死观[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4 贺莼;论先秦两汉生死观及其对诗歌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0年
5 陈蕾;论嵇康的生死观[D];苏州大学;2010年
6 Aaron Kalman(龙爱仁);先秦儒、道和古希伯来之生死观比较[D];浙江大学;2011年
7 韩翠平;论周作人的生死观及其传统文化资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苏阳;先秦儒道两家生死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小建;孔子与苏格拉底生死观之比较[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怡;生死游乎一气[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21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21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