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生存论视角下大学生生死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8 07:30
   现代工商业及高科技的发展,为人们寻求、选择和实现生活中的价值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领域和可能性,但同时却使人们的生命安顿越来越困难。21世纪,人们在种种科技及社会经济制度的运作中提升着生活的品质与便利,也的确使许多人实现了心中的理想和人生价值的追求。但是,物质生活的提升并未为人们带来心灵的充实,现代人在社会崇高理念的达到,人之生命终极价值的实现,人之生存终极意义的获取等方面却越来越困难了,以至深感心灵浪迹天涯,精神无所依托,生命无处安顿等等,由此也引发出现代人的孤独,焦虑,空虚和无意义感等人生深层次问题。近几年,针对人类生态环境恶化,青少年自杀、他杀现象的严重事实提出的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生命教育在全国很多地方开展,其中包括由国内多家出版社联合发起,一批生命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和教师一同参与编制的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二年级的生命教育教材也即将出版。同时,生命教育的领域在无限扩展,有关学者对如何在高校推动和展开生命教育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例如,明确大学生命教育的宗旨和内容,有效利用思想品德修养、心理健康或相关选修课程来确保实施等。 然而,笔者通过对身边大学生自杀事件的了解和生命观问卷的调查发现,那些选择自杀的人和持有悲观厌世态度的人时常面临着一个严重的两难选择:是生命的存在与延续重要,还是生活质量与生存状态重要?死亡乃是人间最大的痛苦和最大的畏惧。在某种情况下,一些人认为人生不合意的状态比之死亡的恐惧与痛苦更令人难以忍受,所以他们采取自我了断的方式来结束生命,或者以消极,回避甚至堕落的方式面对生活。不幸的是,作如此之思与如此之行者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了……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无论是大学生自杀的残酷事实还是问卷所得出高校生普遍存在生活无意义感,人生无价值感的结论都与社会整体生存状态的异化紧密相联。因此,近现代教育中的生命问题不应该独立于生存论之外,从生命存在的本体论来思考,把握个我化生活与普遍化生命的张力,从关切生命活动的现实性和生存活动的意义性来解决大学生生死问题的疑惑,来唤醒他们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生存信念才是高校教育的终极目标。
【学位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G6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旺林;;先秦儒道两家生死观的比较与评价[J];韶关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2 姜强;;生亦何哀,死亦何苦——浅论庄子的生死观[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赵晖;;生死观上的人类智慧——中西生死观比较[J];学理论;2009年28期

4 黛素芳;儒家生死哲学与毛泽东的生死观[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5 朱理鸿;;论王船山的生死观及其现代价值[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李高峰;;试析当代中国语境下的生命教育[J];教育导刊;2009年04期

7 陈汇;论先秦儒家生死观及其现代价值[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8 黄忠晶;;简析庄子的“彼此是非”论及生死观[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黄忠晶;;简析庄子的“彼此是非”论及生死观[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蔡华勤;;学生生死观教育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晓江;;生死“认命”与生死智慧——以佛教《心经》为中心[A];佛教生死哲学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2 张海滨;;爱欲与生死[A];佛教生死哲学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3 徐孙铭;;试析吴信如居士的生命观与生死观[A];佛教生死哲学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4 张文良;张宇红;;日本的生死学研究及其启示——以东京大学的生死学研究为中心[A];佛教生死哲学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5 徐淑贞;;毛泽东的生死观及其现代启示[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6 蔡明田;;佛教的生死观[A];佛教生死哲学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7 钱逊;;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三辑)[C];2004年

8 方旭东;;试论朱熹的生死关切[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郑晓江;;由“认”到“命”——中国人生死态度之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全国临终关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孙万慎;;论科学养生个性化 造就健康人生[A];2010第二届中国老年保健(产业)高峰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有光 口述 冬安居 整理;106岁智慧老人的生死观[N];人民政协报;2011年

2 李荣;产业链安全 钢铁企业面临的生死问题[N];经理日报;2004年

3 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丽虹;清明节应成为中国的感恩节[N];深圳特区报;2010年

4 陈盈旋;简论老子的生死观[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郑晓江;死生亦大矣[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陈一鸣;皮囊不是个幽默?[N];南方周末;2008年

7 汤一介;超越生死的观念和途径[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史记》研究会名誉会长 韩兆琦;司马迁的人生观与生死观[N];北京日报;2010年

9 王小珍;对生死之谜的解答[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10 朵渔;那些自杀而去的女人们[N];南方周末;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荣君;先秦儒道生死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刘慧;毛泽东的人生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储晓军;魏晋南北朝民间信仰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孟晓路;儒学之密教—龙溪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

5 张英;传统儒家生死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周叶君;《淮南子》对老庄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安徽大学;2012年

7 包玉琼;蒙古英雄史诗生命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黄莹;生的极限与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伟;郭店儒简所见生死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卢f ;两汉“人虎母题”图像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波;拷问生死:哲学视阈中的生存意蕴[D];郑州大学;2005年

2 梁曼诺;生存论视角下大学生生死观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杜晓静;通过《平家物语》解读中世初期日本人的生死观[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4 贺莼;论先秦两汉生死观及其对诗歌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0年

5 陈蕾;论嵇康的生死观[D];苏州大学;2010年

6 Aaron Kalman(龙爱仁);先秦儒、道和古希伯来之生死观比较[D];浙江大学;2011年

7 韩翠平;论周作人的生死观及其传统文化资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苏阳;先秦儒道两家生死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小建;孔子与苏格拉底生死观之比较[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怡;生死游乎一气[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21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21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c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