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园区区位转移与城市空间结构变化互动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0 20:54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社会,最典型的特征是理论知识成为创新的源泉,知识及专业技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更新,大学作为传授和孵化新知识的重要机构,成为知识经济社会倍受瞩目的焦点。 大学园区是大学实现空间和功能拓展后的新形式,从城市空间结构方面看,大学园区是城市的一种独特的空间组织形式,是城市空间的一个独特组成部分。深刻理解大学园区的内涵,研究其空间布局机制,揭示其与城市空间结构互动发展规律,有助于在大学园区建设实践中获得更多正效应,使大学园区与城市沿着有序的、可持续道路发展。 本文以长春市大学园区区位转移为例,研究了近年来我国大学园区空间结构的发展演变、区位特征,并对其区位选择的的内在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了大学园区区位转移与城市空间结构变化间的互动规律,对长春市大学园区的规划发展提出建议。 论文分为五章:绪论简单的介绍了选题的背景、意义、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相关理论研究、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第一章对大学园区的内涵进行了剖析和界定。第二章回顾了国外大学园区的发展演进过程,介绍了大学城建设的国际经验,并分析了对我国大学城的启示。第三章通过我国大学园区发展过程的剖析,探讨了大学园区空间发展演变及其区位转移的内在机制,总结了大学园区的空间布局类型和特征。第四章揭示了大学园区区位转移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互动机理。第五章以长春市大学园区为例,通过大学园区选址同城市空间发展关系的研究,对长春市大学园区空间总体布局做出评价,并提出合理的大学园区空间发展建议。结论部分总结了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G649.2;F299.2
【部分图文】:
从上图可以看出,大部分学者认为,大学与大城市的距离越远,所依托的市政、信息等基础设施越薄弱,对大学的发展越不利,但是大学位于大城市内部,学校的发展又比远郊大学受到的限制多。因此,将大学与完善的服务设施相结合的大学园区是解决矛盾的有效方法。(1)何人可于 1988 年从大学的选址与发展的关系入手,通过对历史上大学校园与城市的空间位置关系分析,归纳了历史上解决郊区校园问题的三个意见:①在校园内建设完善的生活设施;②把校园周围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③把校园返回城市[8]。第一种意见是对校园与城市分离的肯定,但导致我国校园普遍存在并且越来越严重的学校办社会问题。他认为学校的规模不过万人,但只有 5 万人以上的城镇才可能兴建第一流的商店、医疗中心和高级文化设施,因此,校园内的“小而全”的生活服务设施并不能保证师生的良好的生活条件。第二种意见希望在校园向郊外转移的同时,在校园周围建立住宅区和完善的服务系统,并期望城市街道的发展最终将校园与城市联系起来,但条件是城市必须按照预订的图 1 大学与城市的空间关系
大学园区的兴起对教育资源的短缺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另外,高校的扩招不仅在数量上,而且也表现在办学层次的上,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在 1998-2001 年扩招究生规模增长 97.7%,本科生增长 105.2%,专科(高职)增长 76.6%,而培养层次升需要更高的生均资源,这使得高校的资源更为紧张。
图 4-2 1997-2003 年生均高校建筑面积变化图[48]教育部门统计,随着我国高等院校进一步扩招,未来几年高校在校生人数持续计 2008-2010 年在校生人数近 3000 万左右,达到峰值时期。然而,在目前我校生人数仅为 2000 多万的情况下,就出现了高校教育资源的极度短缺。那么的五年内,当高校在校生规模接近 3000 万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
本文编号:2823138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G649.2;F299.2
【部分图文】:
从上图可以看出,大部分学者认为,大学与大城市的距离越远,所依托的市政、信息等基础设施越薄弱,对大学的发展越不利,但是大学位于大城市内部,学校的发展又比远郊大学受到的限制多。因此,将大学与完善的服务设施相结合的大学园区是解决矛盾的有效方法。(1)何人可于 1988 年从大学的选址与发展的关系入手,通过对历史上大学校园与城市的空间位置关系分析,归纳了历史上解决郊区校园问题的三个意见:①在校园内建设完善的生活设施;②把校园周围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③把校园返回城市[8]。第一种意见是对校园与城市分离的肯定,但导致我国校园普遍存在并且越来越严重的学校办社会问题。他认为学校的规模不过万人,但只有 5 万人以上的城镇才可能兴建第一流的商店、医疗中心和高级文化设施,因此,校园内的“小而全”的生活服务设施并不能保证师生的良好的生活条件。第二种意见希望在校园向郊外转移的同时,在校园周围建立住宅区和完善的服务系统,并期望城市街道的发展最终将校园与城市联系起来,但条件是城市必须按照预订的图 1 大学与城市的空间关系
大学园区的兴起对教育资源的短缺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另外,高校的扩招不仅在数量上,而且也表现在办学层次的上,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在 1998-2001 年扩招究生规模增长 97.7%,本科生增长 105.2%,专科(高职)增长 76.6%,而培养层次升需要更高的生均资源,这使得高校的资源更为紧张。
图 4-2 1997-2003 年生均高校建筑面积变化图[48]教育部门统计,随着我国高等院校进一步扩招,未来几年高校在校生人数持续计 2008-2010 年在校生人数近 3000 万左右,达到峰值时期。然而,在目前我校生人数仅为 2000 多万的情况下,就出现了高校教育资源的极度短缺。那么的五年内,当高校在校生规模接近 3000 万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袁新敏;马仁峰;;大学科技园区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作用机制分析——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科技与经济;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曹树斌;娄云;马航;;知识城市理念下深圳大学城功能构成优化策略分析[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园区规划)[C];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马珂;社会学视域下呈贡大学城周边聚居变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更;公共政策视角下职业教育园区的规划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崔海波;我国大学城建设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胡靓;大学与城市的互动空间[D];同济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231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23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