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生成功性就业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2 07:23
   失业问题已成为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的就业问题将面临持久性的压力。在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大学生的就业已成为一个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也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重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在大学生就业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现象:在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的背景下还是有大学生不能就业;很多大学毕业生都是“先就业,再择业”,不是一开始就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很多大学毕业生宁愿放弃实现个人潜能、充分发挥个人才能的机会,宁愿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想,而选择优厚的待遇;很多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目前的工作并不满意;应届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成活率”非常低;有很多大学毕业生宁愿“将就”一个职业,而不愿用所学所长和所有去努力“创业”。这样的就业是不成功的。 大学生成功性就业是一种新的就业理念;是大学生对就业的一种终极性的追求和向往;是一种激励大学生不断追求的力量,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种良好的就业状态,就业者能从中体验到幸福,体验到自我实现的满足感;是一种生活的手段,更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一种生活的追求与目标;是一种评价大学生就业是否成功的标准和参照体系。大学生成功性就业有主体性、未完成性、自我实现性等三个显著的特点。 目前影响大学生实现成功性就业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职业指导的异化。表现为职业指导功能的窄化、职业指导轻过程而重结果、职业指导的功利性、职业指导的随意性、职业指导的滞后性、职业指导的不作为。二是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误区。表现为大学生无自我生涯管理,大学生面对“鱼”与“熊掌”的两难选择,大学生知识技能结构失衡。三是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表现为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高等学校职能结构失衡。 实现大学生成功性就业的思路与对策:第一,正确认识和理解学校职业指导。包括作为职业指导的目的是追求幸福,作为过程的职业指导是全程性和阶段性,作为课程的职业指导是“三个统一”,作为专业的职业指导是从行政到专业,作为发展的职业指导是由“适业”到“创业”。第二,加强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包括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学习两个方面。第三,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包括调整学校类 大学生成功性就业研究 型结构,营造多学科融汇的学术环境;调整学校层次结构,创办少数一流大学,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调整专业结构,实行多学科渗透和融合,大力推进 学科专业综合化;调整学校职能结构,正确处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关系, 加强学校的国际化和个性化,推进人才的个性化。
【学位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G647.3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第2章 大学生成功性就业界说
    2.1 就业与职业生涯
        2.1.1 就业的内涵
        2.1.2 职业生涯的内涵
    2.2 大学生成功性就业的内涵与特点
        2.2.1 大学生成功性就业的内涵
        2.2.2 大学生成功性就业的特点
第3章 大学生成功性就业中面临的教育性问题
    3.1 职业指导的异化
        3.1.1 职业指导的内涵
        3.1.2 学校职业指导的意义
        3.1.3 学校职业指导异化的表现
    3.2 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误区
        3.2.1 职业生涯管理的内涵
        3.2.2 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3.2.3 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误区
    3.3 高等教育结构的不合理
        3.3.1 高等教育结构的内涵
        3.3.2 高等教育结构对大学生就业的意义
        3.3.3 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的表现
第4章 大学生成功性就业的对策
    4.1 正确认识和理解学校职业指导
        4.1.1 作为目的的职业指导:由谋生到追求幸福
        4.1.2 作为过程的职业指导:全程性和阶段性
        4.1.3 作为课程的职业指导:三个统一
        4.1.4 作为专业的职业指导:从行政到专业
        4.1.5 作为发展的职业指导:由“适业”到“创业”
    4.2 强化自我职业生涯管理
        4.2.1 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
        4.2.2 学习
    4.3 调整高等教育结构
        4.3.1 学校类型结构的调整:营造都学科融汇的学术环境
        4.3.2 学校层次结构的调整:创办少数一流大学,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4.3.3 学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实行多学科渗透和融合,大力推进学科专业综合化
        4.3.4 学校职能结构的调整:正确处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关系,推进学校的国际化、个性化,培养个性化的人才
结论
参考文献
到谢
附录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婵娟;;不可忽视的结构性矛盾:专业与就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关于普通高校专业设置与就业研究的文献综述[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6年12期

2 李双新;梅燕;;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推广探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8期

3 颜丽娟;李双新;;交互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式构建的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2011年01期

4 曾喜平;;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1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徐聿淼;高校毕业生就业高成本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史文利;武汉地区高等院校职业指导现状分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3 万勇;论我国高校学生充分就业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曾永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朱静怡;职业成熟度、毕业生职业选择行为及就业状况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黄颖梅;大学生社会资本与初次成功就业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51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51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4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