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5 12:00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社会的崛起,不断建构着新的社会生活场景,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正渐浮出水面。与传统社会相比,网络社会的匿名性、身体不在场等特征加大了交往中预期的难度,促生交往领域诸多问题,促使网络人际信任呈现新的特点。然而,学界对于网络人际信任的基本结构和逻辑却缺乏深入的研究。本研究①在既有研究基础上,测量并了解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的发展现状和一般影响因素,并基于动机理论和制度理论重点考察上网动机、网络政策觉识与觉悟对网络人际信任行为的影响。 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信任得分不高,一方面网络人际信任主要表现对熟悉网友的信任,对待熟悉网友的信任远远高于对待陌生网友的信任;另一方面,风险性较小的情感性信任现象远远多于高风险的工具性信任。从网络人际信任的逻辑来看,性别和网龄是影响网络人际信任的重要变量,民族在陌生网友交往中对情感性信任行为影响显著。同时,网络人际信任行为作为特殊的网络社会交往行为,有其内在的行为逻辑,上网动机、网络政策觉识和网络政策觉悟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行为。 综合来看,网络社会的风险本质将长久牵制着网络人际信任。因此,除了结合网络使用动机,通过网络素养教育等手段提高网民风险防控和应对能力,还要注重从制度上去化约这类风险,譬如出台一些适应时代特征的网络法律法规并广为宣传和普及,以加强网络人际信任建设,为营造和谐的网络共同体而努力。
【关键词】:信任 上网动机 网络政策觉识 网络政策觉悟 网络人际信任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64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第一章 问题缘起7-10
- 第二章 文献探讨10-17
- 一、网络人际信任的概念及结构10-14
- 二、网络人际信任相关实证研究14-16
- 三、小结16-17
- 第三章 研究设计17-22
- 一、理论依据及研究假设17-19
- 二、分析方法19-20
- 三、问卷设计及样本抽取20-22
- 第四章 变量测量22-35
- 一、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行为基本状况22-27
- 二、上网动机、网络政策觉识、网络政策觉悟27-35
- 第五章 影响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的基本因素分析35-43
- 一、网络人际信任基本影响因素分析35-37
- 二、上网动机与网络人际信任关系研究37-40
- 三、网络政策与网络人际信任关系研究40-43
- 第六章 结论及讨论43-47
- 一、研究结论43-45
- 二、讨论及其他45-47
- 参考文献47-49
- 附录49-52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52-53
- 致谢53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春玲;;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问题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5期
2 赵竞;孙晓军;周宗奎;魏华;牛更枫;;网络交往中的人际信任[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郝强;信任对网络公民参与行为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2年
2 韩丽红;网络交往实践与人的全面发展之辩证审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嘉文;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与社会资本关系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王兆瑞;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信任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7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87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