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研究生性别角色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13 22:08
性别角色是指某种性别的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的适当位置,以及被该社会和群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也就是说,个体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中,一旦将性别角色内化,就会自动地按照适合自己性别的行为方式来认识、思考与行动。本研究旨在以性别角色为视角,来透视当代女研究生生存与发展的状况。女研究生性别角色期待如何?她们的职业期待如何?她们对实际生活中发展的满意度怎样?她们对性别意识有无自觉地反省与批判?研究通过相关文献的分析以及对10名在校女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深度访谈,发现女研究生性别角色意识一方面受到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现代高等教育的影响,有在“夹缝”中生存的态势。女研究生群体作为一个高知群体,随着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学历的提升,非常渴望做到家庭和事业的兼顾,但这也意味着她们要承受更多的心理困惑和更大的社会压力。于是我们在研究和分析中看到,从传统观念的潜在影响到个人意愿选择的转变,从绝对化的性别意识到承认差异存在的性别意识的转变等。这具体体现在女研究生对女性家庭角色的认同、自身双重角色的冲突以及对后代性别的“理性”期待方面。笔者认为,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方式...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女性和女研究生
1.3.2 关于性别角色
1.4 概念界定
1.4.1 性别/社会性别
1.4.2 性别意识/性别角色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1.5.1 样本的限定
1.5.2 访谈个案的抽取与访谈经过
1.5.3 个案的基本情况
1.5.4 研究思路
2 性别角色的社会学分析
2.1 性别角色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2.2 性别分工与妇女解放的理论
3 当前女研究生自身性别角色的特点与发展
3.1 当前女研究生自身性别角色的特点
3.2 当前女研究生自身性别角色的发展
4 信息时代女研究生性别角色的变迁
4.1 信息时代对性别角色的解构
4.2 女研究生性别角色的未来发展
5 研究者思考与研究结论
5.1 研究的效度
5.2 研究的局限性
5.3 研究结论
5.4 创新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课题
附录 2 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透过性别的棱镜看女研究生就业问题[J]. 许艳丽.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7(01)
[2]女研究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与角色认同[J]. 宋寒. 青年探索. 2006(04)
[3]传统与现实的碰撞——高学历女性择偶难原因的调查与分析[J]. 陆建民.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6(03)
[4]研究生精神压力的维度及其与个体背景和自我评估的关系[J]. 韩勇. 青年研究. 2006(01)
[5]大众媒介对女研究生形象塑造的偏差[J]. 邓巍. 青年记者. 2006(02)
[6]女性主义视野下的教育机会均等[J]. 敬少丽,卢红.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01)
[7]社会性别与政治参与研究——女性主义政治学研究方法反思[J]. 李莉,黄振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8]社会性别概念与知识女性成才环境[J]. 李玉平.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5(04)
[9]性别问题与性别意识——女性主义科学哲学的生长点[J]. 董美珍.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06)
[10]“性别回归”背景下女性接受高学历教育困境研究[J]. 王云兰.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10)
硕士论文
[1]信息网络时代与女性[D]. 赵小华.华南师范大学 2002
[2]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D]. 张旭.陕西师范大学 2000
本文编号:2915256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女性和女研究生
1.3.2 关于性别角色
1.4 概念界定
1.4.1 性别/社会性别
1.4.2 性别意识/性别角色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1.5.1 样本的限定
1.5.2 访谈个案的抽取与访谈经过
1.5.3 个案的基本情况
1.5.4 研究思路
2 性别角色的社会学分析
2.1 性别角色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2.2 性别分工与妇女解放的理论
3 当前女研究生自身性别角色的特点与发展
3.1 当前女研究生自身性别角色的特点
3.2 当前女研究生自身性别角色的发展
4 信息时代女研究生性别角色的变迁
4.1 信息时代对性别角色的解构
4.2 女研究生性别角色的未来发展
5 研究者思考与研究结论
5.1 研究的效度
5.2 研究的局限性
5.3 研究结论
5.4 创新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课题
附录 2 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透过性别的棱镜看女研究生就业问题[J]. 许艳丽.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7(01)
[2]女研究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与角色认同[J]. 宋寒. 青年探索. 2006(04)
[3]传统与现实的碰撞——高学历女性择偶难原因的调查与分析[J]. 陆建民.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6(03)
[4]研究生精神压力的维度及其与个体背景和自我评估的关系[J]. 韩勇. 青年研究. 2006(01)
[5]大众媒介对女研究生形象塑造的偏差[J]. 邓巍. 青年记者. 2006(02)
[6]女性主义视野下的教育机会均等[J]. 敬少丽,卢红.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01)
[7]社会性别与政治参与研究——女性主义政治学研究方法反思[J]. 李莉,黄振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6)
[8]社会性别概念与知识女性成才环境[J]. 李玉平.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5(04)
[9]性别问题与性别意识——女性主义科学哲学的生长点[J]. 董美珍.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06)
[10]“性别回归”背景下女性接受高学历教育困境研究[J]. 王云兰.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10)
硕士论文
[1]信息网络时代与女性[D]. 赵小华.华南师范大学 2002
[2]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D]. 张旭.陕西师范大学 2000
本文编号:2915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915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