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双创”能力影响评价调查
发布时间:2021-01-01 18:51
在已有研究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对影响研究生"双创"能力的维度进行了筛选。提出了"双创"教育、自我创新对研究生"双创"能力影响的相关理论假设,并以江西省5所有代表性的高校研究生为研究样本,以675份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为依据,分析"双创"教育、自我创新与研究生"双创"能力之间的作用关系,对影响研究生"双创"能力的维度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得出了主要影响因素对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双创"教育作用路径。结果表明:研究生"双创"教育对研究生"双创"能力产生正向影响;"双创"比赛、"双创"氛围、自我创新都对研究生"双创"能力具有中介效应;学校导师和研究生考核的政策也会对研究生"双创"能力产生正向影响。要提高研究生的"双创"能力,关键是通过有效的评价体制和机制调动导师和研究生自我创新的积极性。
【文章来源】: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0年05期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与维度筛选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价值观念对研究生“双创”能力的影响
(二)性格品质对研究生“双创”能力的影响
(三)专业知识对研究生“双创”能力的影响
(四)实践程度对研究生“双创”能力的影响
(五)“双创”教育对研究生“双创”能力的影响
(六)“双创”比赛对研究生“双创”能力的影响
(七)“双创”氛围对研究生“双创”能力的影响
四、现状调查与数据分析
(一)样本选择及研究生“双创”能力测量量表
(二)因子分析
(三)自我创新与“双创”能力假设检验
(四)中介效应检验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战略定位研究生“双创”教育
(二)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
(三)构建研究生师生交流平台
(四)完善研究生师生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创客教育课程中学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申静洁,赵呈领,周凤伶. 现代教育技术. 2018(10)
[2]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证分析——基于2017年全国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J]. 荣利颖,邓峰. 教育研究. 2018(09)
[3]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在校创业行为及毕业后创业意愿的影响[J]. 李琴,齐文娥,杨学儒,李尚蒲. 复旦教育论坛. 2018(04)
[4]研究生创新创业素质与学科交叉培养模式——基于在校研究生的调查与分析[J]. 熊勇清,胡娟.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7(02)
[5]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SEM的实证研究[J]. 范文翔,马燕,刘纯静.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7(01)
[6]“学派”传承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以中国科大中哲方向博士生培养为例[J]. 魏巍.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6(05)
[7]“众创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 徐木兴.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6(06)
[8]研究生创业教育:态势研判、价值意蕴和长效机制[J]. 赵哲,宋丹,宋芳.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6(03)
[9]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启示[J]. 郝杰,吴爱华,侯永峰.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02)
[10]学习目标导向对研究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J]. 黄攸立,檀成华.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6(02)
本文编号:2951810
【文章来源】: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0年05期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与维度筛选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价值观念对研究生“双创”能力的影响
(二)性格品质对研究生“双创”能力的影响
(三)专业知识对研究生“双创”能力的影响
(四)实践程度对研究生“双创”能力的影响
(五)“双创”教育对研究生“双创”能力的影响
(六)“双创”比赛对研究生“双创”能力的影响
(七)“双创”氛围对研究生“双创”能力的影响
四、现状调查与数据分析
(一)样本选择及研究生“双创”能力测量量表
(二)因子分析
(三)自我创新与“双创”能力假设检验
(四)中介效应检验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战略定位研究生“双创”教育
(二)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
(三)构建研究生师生交流平台
(四)完善研究生师生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创客教育课程中学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申静洁,赵呈领,周凤伶. 现代教育技术. 2018(10)
[2]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证分析——基于2017年全国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J]. 荣利颖,邓峰. 教育研究. 2018(09)
[3]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在校创业行为及毕业后创业意愿的影响[J]. 李琴,齐文娥,杨学儒,李尚蒲. 复旦教育论坛. 2018(04)
[4]研究生创新创业素质与学科交叉培养模式——基于在校研究生的调查与分析[J]. 熊勇清,胡娟.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7(02)
[5]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SEM的实证研究[J]. 范文翔,马燕,刘纯静.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7(01)
[6]“学派”传承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以中国科大中哲方向博士生培养为例[J]. 魏巍.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6(05)
[7]“众创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 徐木兴.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6(06)
[8]研究生创业教育:态势研判、价值意蕴和长效机制[J]. 赵哲,宋丹,宋芳.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6(03)
[9]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启示[J]. 郝杰,吴爱华,侯永峰.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02)
[10]学习目标导向对研究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J]. 黄攸立,檀成华.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6(02)
本文编号:2951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951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