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厦门大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12 07:48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培育人才的地方,它也逐渐成为了国家创新主体及新知识、新技术的聚集地。走产学研合作之路是世界各国高校将其新知识、新技术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普遍选择。本论文以“官产学关系的三重螺旋”理论为基础,深入研究影响高校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不仅包括高校与企业自身的因素;还包括经济环境、政府以及科技中介机构等因素;同时,又包括合作过程中的诸多因素。近几年,高校产学合作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合作层次偏低;合作效益不够好;合作双方观念有差异;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制约着高校与企业合作的进一步深入,不利于高校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在这种情况下,探究影响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因素尤为重要。有鉴于此,本论文以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分六章探讨该问题: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内容包括本研究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相关研究现状综述,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与新意以及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第二章是对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梳理,介绍了高校与企业合作的主要模式与发展现状,分析二者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章是在第二章的基...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第三节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第二章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现状
第一节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与发展现状
第三节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影响
第二节 政府在高校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
第三节 中介机构为高校产学研合作搭建桥梁
第四节 高校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 厦门大学产学研合作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厦门大学产学研合作现状
第二节 厦门大学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厦门大学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 美、德、日高校产学研合作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美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节 德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节 日本高校产学研合作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 美、德、日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经验与借鉴
第六章 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充分发挥高校的智力优势
第二节 企业应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第三节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第四节 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
第五节 加强以政府牵头的产学研合作协调机制的建设
结语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技中介机构应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粘合剂”作用[J]. 章梅. 中国科技信息. 2007(23)
[2]加强产学研合作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J]. 罗震,荆扬,杨明海,高荣,张强.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7(06)
[3]发挥高校综合优势 做好服务“海西”大文章[J]. 叶世满,张建安.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7(06)
[4]高校“产学研”结合的历程与探索[J]. 刘本盛.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7(02)
[5]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现状与启示[J]. 任秀华,郑晓齐,李汉邦.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7(02)
[6]日本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制度研究[J]. 刘彦.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02)
[7]高等教育中的产学研结合研究[J]. 孔庆平,王昌贤.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8]以省部合作为契机 深化与广东省的产学研结合[J]. 李培根.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12)
[9]厦门大学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理论与实践[J]. 金能明.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09)
[10]深化产业改革 加快成果转化——厦门大学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 张金龙.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09)
硕士论文
[1]中国与韩国产学研结合机制比较研究[D]. 李根珍.中央民族大学 2006
[2]高校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模式研究[D]. 谢静.西北工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72453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第三节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第二章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现状
第一节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与发展现状
第三节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影响
第二节 政府在高校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
第三节 中介机构为高校产学研合作搭建桥梁
第四节 高校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 厦门大学产学研合作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厦门大学产学研合作现状
第二节 厦门大学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厦门大学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 美、德、日高校产学研合作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美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节 德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节 日本高校产学研合作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 美、德、日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经验与借鉴
第六章 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充分发挥高校的智力优势
第二节 企业应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第三节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第四节 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
第五节 加强以政府牵头的产学研合作协调机制的建设
结语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技中介机构应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粘合剂”作用[J]. 章梅. 中国科技信息. 2007(23)
[2]加强产学研合作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J]. 罗震,荆扬,杨明海,高荣,张强.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7(06)
[3]发挥高校综合优势 做好服务“海西”大文章[J]. 叶世满,张建安.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7(06)
[4]高校“产学研”结合的历程与探索[J]. 刘本盛.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7(02)
[5]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现状与启示[J]. 任秀华,郑晓齐,李汉邦.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7(02)
[6]日本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制度研究[J]. 刘彦.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02)
[7]高等教育中的产学研结合研究[J]. 孔庆平,王昌贤.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8]以省部合作为契机 深化与广东省的产学研结合[J]. 李培根.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12)
[9]厦门大学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理论与实践[J]. 金能明.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09)
[10]深化产业改革 加快成果转化——厦门大学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 张金龙.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09)
硕士论文
[1]中国与韩国产学研结合机制比较研究[D]. 李根珍.中央民族大学 2006
[2]高校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模式研究[D]. 谢静.西北工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724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972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