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演变轨迹及其时代特征

发布时间:2021-02-02 19:43
  研究生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受到各国政府及教育界的普遍重视。因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国家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当代科技和人才竞争的重要阵地。研究生培养模式科学与否将制约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优劣,影响到整个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及社会、经济所需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因此,深入分析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演变轨迹及其时代特征,对于当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重新构建和战略选择具有重大意义。 本研究首先在绪论中阐述了研究的原因、背景、意义和方法等,并指出了该研究的难点与创新点。接下来从基本概念入手,对“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重新的界定,并且对本科生培养模式和研究生培养模式作了区别比较。最后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形成、发展作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从大阶段来分,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大致分为新旧中国两个时间:一是旧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形成、发展与规范化;二是新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及其时代特征。从模式的选择上又可分为:学习德、日模式时期,学习美国模式时期,学习苏联模式时期,再学习美国模式时期,从而使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保留了多种模式的印痕,...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原创性声明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二部分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界定与内涵
第三部分 旧中国研究生教育的产生及培养模式的形成
    一、旧中国研究生教育产生的背景
    二、旧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其模式的形成
第四部分 旧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与规范化
    一、学位制度的确立与研究生教育的定型
    二、公立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与学位授予及其培养模式
    三、旧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第五部分 新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其模式的创建与发展(1949-1966)
    一、建国初期研究生教育的重建(1949-1956)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研究生教育及其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完善(1956-1966)
第六部分 新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及模式的变革(1976-1999)
    一、1976年后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背景
    二、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恢复及模式的形成(1977-1985)
    三、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1985-1992)
    四、全面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特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建立及教学式研究生培养模式(1992-1999年)
第七部分 世纪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及模式的时代特征(2000-2004)
    一、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三、我国目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四、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战略选择
    五、世界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及其借鉴意义
注释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及其实现[J]. 孙艳.  理工高教研究. 2005(05)
[2]“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J]. 孙崇文.  教育发展研究. 2005(19)
[3]英国研究生教育多样化及其启示[J]. 史万兵,侯雪莲.  外国教育研究. 2005(08)
[4]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发展及其启示[J]. 左兵,许兰平,王政爱.  理工高教研究. 2004(06)
[5]中日两国借鉴他国研究生教育之比较[J]. 吴爱武.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4(12)
[6]当前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与速度的研究[J]. 詹婉华.  中国高教研究. 2004(11)
[7]新世纪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矛盾[J]. 张文修.  中国高教研究. 2004(09)
[8]从扬弃到超越──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的重构与发展[J]. 许克毅,赵军.  中国高教研究. 2004(06)
[9]“规模化生产”与个性化培养——研究生扩招后的培养探索与实践[J]. 吴建.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02)
[10]国家政策取向与高等教育之间互动关系研究[J]. 米红,周仲高.  中国软科学. 2003(08)



本文编号:3015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015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f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