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学基层组织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21-03-23 14:29
新的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挑战和机遇。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高等教育实施的基本单元,即高等学校教学基层组织进行探索和研究。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校教学基层组织被确立为教研室。20世纪50年代末期我们就开始意识到这种组织形式存在着弊端,开始不断探索、改革。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知识经济的到来、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进一步意识到教研室这种单一的教学基层组织形式不适合于我国目前类型层次多样的高校发展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构建具有高校自身发展特色,适应高教新形势发展需要,具有自我调适功能的、充满活力的教学基层组织势在必行。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本课题试图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的视角,分析教学基层组织的沿革及目前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参考国外教学基层组织的设置情况,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考虑高校自身办学特色,对合理构建符合社会及高校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学基层组织及其管理模式作初步的探讨。 本文注重如下方法:(1)理论分析、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2)力图从多学科的角度综合...
【文章来源】: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1 绪论
1.1 教研室这种教学基层组织形式在中国大学的建立
1.1.1 教研室这种教学基层组织形式的引入(1949-1952年)
1.1.2 教学研究组(教研室)在全国大学中的建立(1952-1956年)
1.2 教研室的发展历程
1.2.1 第一阶段(大跃进时期,1957-1960年)
1.2.2 第二阶段(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61-1965年)
1.2.3 第三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1.2.4 第四阶段(“文革”结束后,1976-1990年)
1.2.5 第五阶段(1990-现在)
2 研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2.1 传统教学基层组织与科学发展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2.1.1 科学的发展与大学组织结构的关系
2.1.2 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冲击
2.2 传统教学基层组织与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及高校教学改革之间的矛盾
2.2.1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2.2.2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
3 国内改革现状
3.1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基层组织的设置情况
3.2 各校构建的新型教学基层组织形式
3.2.1 清华模式
3.2.2 宁波大学模式
3.2.3 北方交通大学模式
3.2.4 仍以教研室作为教学基层组织的形式
4 国外教学基层组织的比较分析
4.1 德国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研究
4.1.1 传统的高等教育系统组织结构
4.1.2 教学基层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4.1.3 教学基层组织的结构
4.1.4 教学基层组织的权利与职责
4.1.5 对教学基层组织的改革
4.2 美国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研究
4.2.1 美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组织结构
4.2.2 教学基层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4.2.3 教学基层组织的结构
4.2.4 教学基层组织的改革
4.3 日本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的研究
4.3.1 日本高等教育系统的组织结构
4.3.2 教学基层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4.3.3 教学基层组织的结构(以国立研究型大学为例)
4.3.4 教学基层组织的职责与权利
4.3.5 教学基层组织的改革
4.4 俄罗斯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研究
4.4.1 俄罗斯教学基层组织的形式
4.4.2 俄罗斯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的改革
4.5 比较与启示
4.5.1 发展过程的差异
4.5.2 学术权力分配的差异
4.5.3 机构设置的差异
4.5.4 对我国的启示
5 对教学基层组织设置原则的探讨
6 关于构建合理的教学基层组织结构动态模型及其管理模式的探讨
6.1 构建合理的教学基层组织结构动态模型
6.1.1 高等教育组织的概念
6.1.2 对研究型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结构的探讨
6.1.3 对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结构的探讨
6.1.4 对教学主导型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结构的探讨
6.2 对管理模式的探讨
6.2.1 坚持分权管理,重心下移
6.2.2 做到党委领导,行政管理,教授治学
6.2.3 加强组织建设,完善教学管理
6.2.4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研究的初步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095960
【文章来源】: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1 绪论
1.1 教研室这种教学基层组织形式在中国大学的建立
1.1.1 教研室这种教学基层组织形式的引入(1949-1952年)
1.1.2 教学研究组(教研室)在全国大学中的建立(1952-1956年)
1.2 教研室的发展历程
1.2.1 第一阶段(大跃进时期,1957-1960年)
1.2.2 第二阶段(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61-1965年)
1.2.3 第三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1.2.4 第四阶段(“文革”结束后,1976-1990年)
1.2.5 第五阶段(1990-现在)
2 研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2.1 传统教学基层组织与科学发展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2.1.1 科学的发展与大学组织结构的关系
2.1.2 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冲击
2.2 传统教学基层组织与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及高校教学改革之间的矛盾
2.2.1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2.2.2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
3 国内改革现状
3.1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基层组织的设置情况
3.2 各校构建的新型教学基层组织形式
3.2.1 清华模式
3.2.2 宁波大学模式
3.2.3 北方交通大学模式
3.2.4 仍以教研室作为教学基层组织的形式
4 国外教学基层组织的比较分析
4.1 德国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研究
4.1.1 传统的高等教育系统组织结构
4.1.2 教学基层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4.1.3 教学基层组织的结构
4.1.4 教学基层组织的权利与职责
4.1.5 对教学基层组织的改革
4.2 美国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研究
4.2.1 美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组织结构
4.2.2 教学基层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4.2.3 教学基层组织的结构
4.2.4 教学基层组织的改革
4.3 日本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的研究
4.3.1 日本高等教育系统的组织结构
4.3.2 教学基层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4.3.3 教学基层组织的结构(以国立研究型大学为例)
4.3.4 教学基层组织的职责与权利
4.3.5 教学基层组织的改革
4.4 俄罗斯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研究
4.4.1 俄罗斯教学基层组织的形式
4.4.2 俄罗斯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的改革
4.5 比较与启示
4.5.1 发展过程的差异
4.5.2 学术权力分配的差异
4.5.3 机构设置的差异
4.5.4 对我国的启示
5 对教学基层组织设置原则的探讨
6 关于构建合理的教学基层组织结构动态模型及其管理模式的探讨
6.1 构建合理的教学基层组织结构动态模型
6.1.1 高等教育组织的概念
6.1.2 对研究型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结构的探讨
6.1.3 对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结构的探讨
6.1.4 对教学主导型大学教学基层组织结构的探讨
6.2 对管理模式的探讨
6.2.1 坚持分权管理,重心下移
6.2.2 做到党委领导,行政管理,教授治学
6.2.3 加强组织建设,完善教学管理
6.2.4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研究的初步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0959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095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