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1-07-01 08:39
随着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改革开放领域的扩大及国际社会的影响,中国社会形势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高校大学生现实的需求与动机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大学生现实生活中潜在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多,这主要是由大学生自身原因和社会原因引发的,这已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立足于“依法治国”理论中的“依法治校”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着手于大学生《法律基础》课之外的法律教育之空白,就大学生面临的具体安全问题侧重于法律视角对大学生安全意识进行探讨。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文献研究、个别询问、分析综合等研究方法,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论述:1.分析了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必要性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是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高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阐述了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及其成因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安全意识状况调研显示,在我国大学生中大多数人具有较为良好的安全意识,但安全防范能力不够系统;另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安全意识不容乐观,缺少安全意识,处于盲目状态。这主要是大学生自身因素、社会、学校、家庭等客观因素相互影响所致。...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必要性
(一) 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是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二) 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是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 加强安全意识是大学生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 新时期大学生的安全意识状况
(二) 新时期影响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因素分析
三、新时期大学生应具备的安全意识、安全教育目标与内容
(一) 新时期大学生应具备的安全意识
(二) 新时期高校安全教育的目标
(三) 新时期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应完善安全教育的内容
四、新时期高校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的途径
(一) 高校领导高度重视,统一思想
(二) 各部门齐抓共管,分工明确,教育引导与严格管理相结合
(三) 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多种形式的安全防范措施相结合
(四) 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科学化的安全教育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高校学生处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J]. 吴克禄,詹晖. 江苏高教. 2004(04)
[2]高校要培养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J]. 黄继英.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4(06)
[3]不可小视的大学生就业安全[J]. 游艳玲. 中国青年研究. 2004(06)
[4]从马家爵案透视学校心理安全保障机制[J]. 蒋柯. 思想·理论·教育. 2004(05)
[5]多学科视角下的高校安全建设[J]. 汪建云. 中国高等教育. 2004(09)
[6]加强高校安全文化教育的意义与对策[J]. 汪永高. 中国高教研究. 2004(04)
[7]论大学生安全教育[J]. 刘亚辉. 交通高教研究. 2004(02)
[8]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育安全问题思考[J]. 殷杰兰.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4(01)
[9]聚焦校园暴力[J]. 刘冬梅,马兵.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4(01)
[10]影响大学生安全的负面现象剖析[J]. 梁迪顺.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S1)
本文编号:3258812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必要性
(一) 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是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二) 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是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 加强安全意识是大学生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 新时期大学生的安全意识状况
(二) 新时期影响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因素分析
三、新时期大学生应具备的安全意识、安全教育目标与内容
(一) 新时期大学生应具备的安全意识
(二) 新时期高校安全教育的目标
(三) 新时期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应完善安全教育的内容
四、新时期高校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的途径
(一) 高校领导高度重视,统一思想
(二) 各部门齐抓共管,分工明确,教育引导与严格管理相结合
(三) 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多种形式的安全防范措施相结合
(四) 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科学化的安全教育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高校学生处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J]. 吴克禄,詹晖. 江苏高教. 2004(04)
[2]高校要培养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J]. 黄继英.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4(06)
[3]不可小视的大学生就业安全[J]. 游艳玲. 中国青年研究. 2004(06)
[4]从马家爵案透视学校心理安全保障机制[J]. 蒋柯. 思想·理论·教育. 2004(05)
[5]多学科视角下的高校安全建设[J]. 汪建云. 中国高等教育. 2004(09)
[6]加强高校安全文化教育的意义与对策[J]. 汪永高. 中国高教研究. 2004(04)
[7]论大学生安全教育[J]. 刘亚辉. 交通高教研究. 2004(02)
[8]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育安全问题思考[J]. 殷杰兰.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4(01)
[9]聚焦校园暴力[J]. 刘冬梅,马兵.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4(01)
[10]影响大学生安全的负面现象剖析[J]. 梁迪顺.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S1)
本文编号:3258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258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