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职业意识的缺失与培养
发布时间:2021-09-09 09:52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逐步增加,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继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农村劳动力进城两大就业问题之后的又一个关注焦点。而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西文化的交融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的转换,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意识形成了巨大冲击。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发展和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大背景下,本文认为对大学生职业意识进行比较系统的探究和梳理,分析其特点,找出当代大学生职业意识的缺失,并探究正确培养的方法,对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职业意识是大学生在职业问题上的心理活动,是在职业定向与选择过程中对自己现状的认识和对未来职业的期待和愿望,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择业态度和择业方式。在职业意识的五要素中,职业价值观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导向和调节作用,是职业意识中最上层的部分,而职业理想反映了人们的追求和上进心,为生活理想的实践提供方向和动力。因此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理想是职业意识五要素中最核心的两个部分。而在职业意识的影响因素中,家庭和社会长期无形的熏染对大学生职业意识形成发展的影响无疑最为巨大。在当前,大学生职业意识缺乏主要表现在功利性、随意...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大学生职业意识的概念分析
(一) 意识与职业意识的概念
(二) 当代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内涵
(三) 当代大学生职业意识的重要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职业意识的结构要素
(一) 职业价值观
(二) 职业定位
(三) 职业理想
(四) 职业风险
(五) 职业调适
三、当代大学生职业意识影响因素分析
(一) 个体因素
1、性别因素
2、个性心理特征
3、价值取向
(二) 教育状况因素
(三) 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变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2、社会评价因素
3、社会文化心理因素
(四) 家庭环境因素
1、家庭生活的长期熏染
2、家庭结构变化的影响
3、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
四、当代大学生职业意识缺乏的主要表现
(一) 功利性
(二) 随意性
(三) 从众性
(四) 依赖性
五、当代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一) 个体准备
1、知识准备
2、能力准备
3、身体与心理准备
(二) 学校策略
1、强化职业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职业理想
2、完善教学课程改革,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3、传授择业求职技巧,提高就业指导水平
4、加强学生创业意识,倡导学生自主创业
(三) 家庭应对
1、正确引导,言传身教,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
2、辅助分析,合理定位,创造真正社会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教育与职业风险分析[J]. 马林. 教育与职业. 2006(35)
[2]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状况之回顾与展望[J]. 黄中庸,周建民,马俊. 辽宁教育研究. 2006(07)
[3]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的阻碍因素及对策研究[J]. 罗三桂. 现代大学教育. 2006(04)
[4]变革环境中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 张杰.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15)
[5]多学科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J]. 蓝洁,唐德海. 大学教育科学. 2005(05)
[6]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 梁淑艳.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2005(03)
[7]高教发展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 倪政曦.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5(08)
[8]论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培育和弘扬[J]. 任江林.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5(13)
[9]再接再厉 扎实工作 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J]. 周济.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5(02)
[10]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 覃忠杰.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S1)
本文编号:3391884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大学生职业意识的概念分析
(一) 意识与职业意识的概念
(二) 当代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内涵
(三) 当代大学生职业意识的重要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职业意识的结构要素
(一) 职业价值观
(二) 职业定位
(三) 职业理想
(四) 职业风险
(五) 职业调适
三、当代大学生职业意识影响因素分析
(一) 个体因素
1、性别因素
2、个性心理特征
3、价值取向
(二) 教育状况因素
(三) 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变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2、社会评价因素
3、社会文化心理因素
(四) 家庭环境因素
1、家庭生活的长期熏染
2、家庭结构变化的影响
3、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
四、当代大学生职业意识缺乏的主要表现
(一) 功利性
(二) 随意性
(三) 从众性
(四) 依赖性
五、当代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一) 个体准备
1、知识准备
2、能力准备
3、身体与心理准备
(二) 学校策略
1、强化职业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职业理想
2、完善教学课程改革,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3、传授择业求职技巧,提高就业指导水平
4、加强学生创业意识,倡导学生自主创业
(三) 家庭应对
1、正确引导,言传身教,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
2、辅助分析,合理定位,创造真正社会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教育与职业风险分析[J]. 马林. 教育与职业. 2006(35)
[2]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状况之回顾与展望[J]. 黄中庸,周建民,马俊. 辽宁教育研究. 2006(07)
[3]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的阻碍因素及对策研究[J]. 罗三桂. 现代大学教育. 2006(04)
[4]变革环境中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 张杰.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15)
[5]多学科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J]. 蓝洁,唐德海. 大学教育科学. 2005(05)
[6]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 梁淑艳. 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 2005(03)
[7]高教发展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 倪政曦.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5(08)
[8]论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培育和弘扬[J]. 任江林.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5(13)
[9]再接再厉 扎实工作 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J]. 周济.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5(02)
[10]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 覃忠杰.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S1)
本文编号:3391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391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