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校毕业生跨省就业流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6 05:04
本文关键词:甘肃省高校毕业生跨省就业流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校毕业生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其合理的分布和有序的流动对我国人力资源高效利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逐渐形成了由中西部落后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流动的趋势。人才的过渡外流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甘肃省是地处中西部交界的经济落后省份,长期面临着经济发展水平低和人才外流的双重困境。本文以甘肃省高校毕业生为分析对象,将站在就业流动的分析视角,重点研究甘肃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的现状和特征,探析在就业流动过程中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并为有效的克服甘肃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外流,吸引高校毕业生留在甘肃就业提出对策建议。 研究发现,大学生和研究生在西部工作的意愿整体上升,不愿意在西部工作的主要原因是离家太远、没有发展机会、自然条件艰苦。虽然毕业生在甘肃就业的比例最大,,但非甘肃生源毕业生流失率较高,东部和中部生源倾向于选择在原生源地就业,除此之外甘肃生源毕业生由于“邻里效应”更多的选择甘肃省周边的地区就业。西部地区长期出现人才“顺差”,但差额在逐年下降。甘肃生源毕业生在就业流动上呈现邻里效应,即更倾向于选择甘肃省周边的省份就业。本科生选择在西部就业的比例较多。在性别上男性流动性比女性高,且男性就业流动中更倾向于西部就业。 在对毕业生就业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发现,首先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流动。汉族的流动性比少数民族强,且流动的少数民族多数以西部为自己就业理想的选择。非独生子比独生子更容易发生流动。毕业生家庭收入越高流动性越强,且家庭收入越高的毕业生在东部就业的比例较大。毕业生家庭位于农村的比家庭位于省会城市的更倾向于流动。外省就业单位的薪酬普遍高于甘肃本地,且薪酬越高,越拉动甘肃生源毕业生的就业流动。甘肃生源流动受到单位是否解决毕业生的户口的影响。事业单位是毕业生在甘肃就业的主要选择,而且甘肃地区的企业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不强。毕业生学历越高,越容易发生跨省就业流动,且毕业学校师资力量越好的毕业生发生就业流动的比例越大。
【关键词】:甘肃高校毕业生 就业流动 就业跨省流动 人才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7.3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一、 绪论10-18
-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3
- 1. 研究的目的11
- 2. 研究的意义11-13
- (二)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3-14
- 1. 研究内容13
- 2. 研究方法13-14
- (三) 研究设计与研究框架14-16
- 1. 研究设计14-15
- 2. 研究框架15-16
- (四) 数据说明16-18
- 二、 文献综述18-30
- (一) 劳动力流动理论的文献综述18-22
- 1. 人口迁移推拉理论18-19
- 2. 无限供给劳动转移理论19-20
- 3. 托达罗劳动力迁移模型20
- 4.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成本-收益模型20-21
- 5. 距离衰减理论21
- 6. 相对剥夺理论21-22
- 7. 劳动力市场搜寻理论22
- (二) 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的因素研究22-28
- 1. 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现状23-24
- 2. 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的影响因素24-28
- (三) 区域人才吸引力的研究综述28-29
- (四)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29-30
- 三、 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的统计描述30-50
- (一) 以西部地区为主考察毕业生跨地区就业流动32-38
- (二) 以甘肃地区为主考察毕业生跨省就业流动38-48
- (三) 总结48-50
- 四、 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内部因素分析50-67
- (一) 个体特征50-53
- 1. 性别50-51
- 2. 民族51-52
- 3. 家庭规模52-53
- 4. 总结53
- (二) 社会资本53-57
- 1. 家庭收入54
- 2. 家庭所在地54-56
- 3. 总结56-57
- (三) 人才政策57-61
- 1. 单位薪酬57-58
- 2. 就业户口58-60
- 3. 就业单位类型60-61
- 4. 总结61
- (四) 人力资本61-65
- 1. 学历62-64
- 2. 院校类型64
- 3. 总结64-65
- (五) 总结65-67
- 五、 对策与建议67-71
- (一) 结合地区特点提高经济发展多样性,实现人才优化配置67-68
- (二) 增强文化软实力,扩大招生规模,为当地培育更多人才68-69
- (三) 健全人才市场机制,完善就业指导,促使毕业生各尽其才69-70
- (四) 建设优良人才工作环境,加强社会保障,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70-71
- 参考文献71-75
- 致谢75-76
- 附录76-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英;;新形势下北京地区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J];大众科技;2006年01期
2 杜育红,孙志军;中国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收入与劳动力市场经历——基于内蒙古赤峰市城镇地区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09期
3 岳昌君;;大学生跨省流动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02期
4 敖荣军;;劳动力区际流动的选择性及其人力资本再分配效应——基于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5 何淑云,姜林;对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和择业意向的剖析[J];高等建筑教育;1997年01期
6 肖严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多重分割及对人口流动的影响[J];江淮论坛;2007年05期
7 赵耀辉;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以四川省为基础的研究[J];经济研究;1997年02期
8 胡蝶;涂雯雯;陈文新;彭小波;张高亮;;大学生择业意向特点及其启示[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牛冲槐;唐朝永;;中国区域人才聚集力比较分析[J];机械管理开发;2007年S1期
10 张珍花,查奇芬,王瑛;江苏省人才吸引力探讨[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本文关键词:甘肃省高校毕业生跨省就业流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77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47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