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隐性德育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启示
发布时间:2017-05-23 09:26
本文关键词:英国隐性德育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我国公民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是解决我国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与当下我国经济社会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不高问题一直难以解决。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例,囿于传统的认知主义教育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往往以显性课程为主,以直接明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灌输的方式为主。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一方面,进一步完善高校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一个科学完善且极具操作性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英国隐性德育的成熟理论和教育方法,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欧美发达国家,高校的隐性德育起步较早,发展较为迅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和科学的教育实践经验,隐性德育系统化程度高,实际可操作性强。本文从“隐性德育”的基本概念界定入手,在分析隐性德育必要性的基础上,着力对英国隐性德育的特质性进行叙事性概括和梳理,重点对中、英隐性德育的共性与个性特征展开跨文化比较。分析英国隐性德育的基本特征,借鉴其有益成分,以期求得隐性德育在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方法论意义与价值弥补或改变传统的以单向度、灌输式为主要特征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缺憾或不足。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英国 隐性德育 方法论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0
- 目录10-13
- 绪论13-19
- 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3-14
- 1.1 选题背景13-14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4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4-16
- 2.1 国外有关英国隐性德育及方法研究14-15
- 2.2 国内有关英国隐性德育及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研究15-16
- 3. 研究内容及方法16-17
- 3.1 研究内容16-17
- 3.2 研究方法17
- 4. 可能的创新之处17-19
- 第一章 隐性德育的缘起、构成要件及主要流派19-28
- 1. 隐性德育的缘起20-22
- 1.1 19 世纪末“暗示教学理论”20
- 1.2 学校精神病的出现20-21
- 1.3 人文主义精神的兴起21-22
- 1.4 新的信息社会对全面人才的需求22
- 2. 隐性德育思想的构成要件22-24
- 2.1 以大课程观为主的课程本质观22-23
- 2.2 无意识获得的教育价值23-24
- 2.3 社会控制与促进个人发展功能24
- 3. 隐性德育教育的主要西方流派24-28
- 3.1 实用主义学派提出“同时学习”24-25
- 3.2 结构功能主义学派强调学校的社会功能25
- 3.3 解释论学派推崇“人文主义”25-26
- 3.4 新马克思主义学派三个发展阶段26-28
- 第二章 英国隐性德育的特质性分析28-36
- 1. 英国隐性德育的发展历程28-31
- 1.1 德育宗教性和绅士型德育阶段28-29
- 1.2 宗教教育与世俗教育的斗争阶段29-30
- 1.3 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化和情景化探索阶段30-31
- 2.英国隐性德育的核心特质31-34
- 2.1 意识形态性或阶级性31-32
- 2.2 人本主义的情感性32-33
- 2.3 层次的丰富多样性33
- 2.4 方式方法的生活性33-34
- 3. 英国隐性德育的路径及效果34-36
- 3.1 学生事务工作与学生支持服务34
- 3.2 实际课堂教学与精神关怀34-35
- 3.3 公民教育与宗教教育35
- 3.4 课外活动与社会生活35-36
- 第三章 中英两国隐性德育的相互比照36-43
- 1. 我国隐性德育的基本概况36-38
- 1.1 我国隐性德育的历史探源36
- 1.2 我国隐性德育的现状分析36-37
- 1.3 显性德育主导下的我国德育37-38
- 2. 中英两国隐性德育的形式异同38-40
- 2.1 意识形态影响下的核心价值观殊异38-39
- 2.2 教育体制规约下课程体系不同设计39
- 2.3 中英两国隐性德育的共性特征39-40
- 3. 中英两国隐性德育的路径差异40-43
- 3.1 显性主导与隐性多样40-41
- 3.2 注重情理与讲求法理41
- 3.3 形式内化与行为外化41-43
- 第四章 英国隐性德育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启示43-51
- 1. 转变学生事务工作理念,“管理”与“自教”相得益彰43-44
- 1.1 在说教中增加务实的方法43
- 1.2 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开展自教43-44
- 1.3 创新理论灌输方法以求适度44
- 2. 构筑学生支持服务体系,从“约束性”转向“发展性”44-46
- 2.1 以自然教育法开展优良情感与习惯的培育44-45
- 2.2 自我管理、课堂教学与行为训练相统一45-46
- 2.3 发挥社会学习法在提升道德认知中的作用46
- 3. 科学优化德育课程体系,“课内”与“课外”优势互补46-48
- 3.1 明确学生德育教育的主体地位且给予充分信任46-47
- 3.2 调动学生参与德育的积极性以培养其自律能力47
- 3.3 以人为本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47-48
- 4. 创新德育课堂教学手段,“灌输”与“启发”相互补足48-51
- 4.1 提高教育主体的接受性48
- 4.2 文化心理调适,发掘爱与信仰的教育力量48-49
- 4.3 变通思想调节方法以发展学生思维力49-51
- 结论与展望51-53
- 1.结论51
- 2.展望51-53
- 参考文献53-5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56-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丽丽;石志强;;英国高校教学方法对我国高校教改的几点启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李永山;李大国;;英国高校学生支持服务的历史演进及其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3 蔡静俏;;英国学校德育教育对我们的启示[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0期
4 夏骏;国外高校德育中的显著课程和隐性课程[J];常熟高专学报;2002年01期
5 黄海;孟祥芬;王志贤;;英国高校德育工作实施途径、特点及其启示[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6 郑传芳,潘玉腾;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方式的共性和异性[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7 徐会平;;试述英国高校德育及其对我国高校德育教育的启示[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欧金华;;英美高校德育主体的构成和职责[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林亚芳;当代英国学校德育述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09期
10 蔡红建;;从英国高校的学生工作谈“三全”育人[J];北京教育(高教);2010年10期
本文关键词:英国隐性德育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7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87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