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网络环境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3 13:04

  本文关键词:网络环境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科技发展、人类进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随着异军突起的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深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往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显现出极大的局限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教育意图不为受教育者明显感知、更容易被接受的教育方式越来越多地发挥着作用,但怎样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仍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调研法等方法,在网络大环境下,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概念界定、问题分析、理论研究以及方法探索。首先,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特点及功能出发,界定了二者的概念。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将教育意图、教育方法融入到大学生们的集体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让大学生在课堂之外自由、放松的环境下受到感染,最后完成思政教育工作的目标。网络的虚拟性、交互性、平等性、开放性、资源共享性等特点,成为开展思政工作的重要媒介。基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得出二者在性质上、内容上、形式上均具有契合性。因此,二者才得以结合,相得益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这也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其次,针对目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为提出可行性建议打下基础。再次,结合当今变化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分别论述网络环境下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最后,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发挥网络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探索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分别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学生能动性、载体建设三方面着手,提出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隐性教育网络引导作用、加强网络环境下隐性教育载体建设、发挥大学生网络隐性教育主观能动性。 网络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这对于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本论文基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及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寻找到思政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探索网络环境下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 网络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5
  • 1.1 论文选题理由和意义9-10
  • 1.1.1 论文选题理由9
  • 1.1.2 论文选题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评价10-13
  • 1.2.1 国内研究状况及评价10-11
  • 1.2.2 国外研究状况及评价11-13
  • 1.3 论文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及论文框架13-14
  • 1.3.1 论文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13
  • 1.3.2 论文框架13-14
  • 1.4 论文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14
  • 1.4.1 论文研究特色14
  • 1.4.2 论文创新之处14
  • 1.5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14-15
  • 2 网络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概述15-22
  • 2.1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涵15-16
  • 2.1.1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概念15
  • 2.1.2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及作用15-16
  • 2.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16-19
  • 2.2.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17
  • 2.2.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及作用17-19
  • 2.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19-22
  • 2.3.1 潜隐性质等的契合性20
  • 2.3.2 传播内容的契合性20-21
  • 2.3.3 互动形式的契合性21-22
  • 3 网络环境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22-28
  • 3.1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22-25
  • 3.1.1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22-23
  • 3.1.2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因素分析23-25
  • 3.2 网络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25-28
  • 3.2.1 网络环境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来的机遇25-26
  • 3.2.2 网络环境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26-28
  • 4 网络环境下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能性28-37
  • 4.1 网络环境下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28-31
  • 4.1.1 网络环境下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28-29
  • 4.1.2 网络载体开辟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29-30
  • 4.1.3 网络传播特点对传统教育模式冲击的必然结果30-31
  • 4.2 网络环境下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31-33
  • 4.2.1 网络的普及性使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实施31
  • 4.2.2 教育主体的网络意识强化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31-32
  • 4.2.3 网络超时空特性扩展了隐性教育影响广度和深度32-33
  • 4.3 网络环境下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旨33-37
  • 4.3.1 正确认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关系33-34
  • 4.3.2 正确把握隐性教育投入与效果的关系34-35
  • 4.3.3 正确处理网络特点与隐性教育的关系35-37
  • 5 网络环境下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探索37-45
  • 5.1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隐性教育网络引导作用37-39
  • 5.1.1 强化网络榜样示范效应37
  • 5.1.2 建立新型网络师生关系37-38
  • 5.1.3 营造健康向上网络氛围38-39
  • 5.2 加强网络环境下隐性教育载体建设39-42
  • 5.2.1 加强隐性教育网络平台建设39-40
  • 5.2.2 利用新兴网络媒体优势40-41
  • 5.2.3 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隐性教育活动41-42
  • 5.3 发挥大学生网络隐性教育主观能动性42-45
  • 5.3.1 提高大学生网络隐性教育自我认识42
  • 5.3.2 扩大学生网络隐性教育活动的参与度42-43
  • 5.3.3 促进同学间的良性网络互动43-45
  • 6 结束语45-46
  • 参考文献46-48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48-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蓓蕾;;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开发[J];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2 陈万柏;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和特征[J];江汉论坛;2003年07期

3 韩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4 彭向阳;大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高庆国;;素质教育在我国实践中的困境与出路[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徐安鑫;何义圣;;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J];求实;2008年02期

7 白显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21期

8 肖岁利;;隐性教育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运用的新路径[J];商洛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齐放;20世纪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10 陈亮;;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我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年04期


  本文关键词:网络环境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8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88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6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