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未婚同居”的教育社会学研究 ——对同居女大学生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5-01-20 11:23
大学生未婚同居是指男女大学生双方自愿的、没有婚姻形式的、以非赢利为目的的相对稳定的两性关系,其实质是非婚姻的两性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传统文化正伴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深入开始快速的瓦解,大学生同居也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并在我国这个传统文化悠久的国度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对此我们不能仅感性的从爱情或婚姻的角度去解读它,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已成为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作为同居主体一方的女大学生,更应成为我们关注和关心的对象。 本文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借助于社会学中的符号互动理论,以四个同居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同居生活情况、同居心态、同居感受等方面的解读,从微观层面分析女大学生同居的种种原因,探讨并归纳了同居生活给女大学生带来的种种影响,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了个人的建议。 研究结论: 一、促使女大学生选择未婚同居生活的因素十分复杂,对于不同的个案,其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小A为了寻找父爱;小B为了留住自己的爱:小C只是简简单单地想和自己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而小D以一种追求时尚的心态选择了同居。由此可见,女大学生未婚同居,是受社会环境、学校教...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1.女大学生同居现象
2.个人经历:对女大学生同居现象的困惑与反思
(二)关于女大学生同居现象研究的文献综述
1.国内关于女大学生同居现象的研究进展
2.国外关于女大学生同居现象的研究概况
3.本研究拟讨论的核心问题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1.同居
2.未婚同居
(四)选题的研究方法及过程
1.研究方法的选择
2.访谈对象的选择
3.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二、寻找父爱的小A:女大学生同居现象个案研究之一
(一)女大学生小A同居生活的再现
1.成长背景:"想要爸爸的关爱和鼓励"
2.选择同居:"感觉他像爸爸一样爱我,想和他一起生活"
3.同居生活的感受:"压力更大,付出太多了"
4.未来设想:"结婚、工作、生活"
(二)女大学生小A同居生活的原因
1.对未婚同居"情景定义"的改变
2.租住"家"的温馨和轻松
3.渴望父爱
4.学校管理制度的放宽
三、守住爱情的小B:女大学生同居现象个案研究之二
(一)女大学生小B同居生活的再现
1.成长背景:"是自己的东西不要轻易放弃"
2.选择同居:"为了他什么都可以付出"
3.同居感受:"后悔!"
4.未来的设想:"我不敢想"
(二)女大学生小B同居生活的原因
1.角色的社会化
2.不健康的性意识
3.家庭互动缺失
4.学校性教育的缺失
四、情感型的小C:女大学生同居现象个案研究之三
(一)女大学生小C同居生活再现
1.成长背景:"要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2.选择同居:"选择了他,我便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同居生活的感受:"痛并快乐着"
4.未来设想:"争取两个人能继续在一起"
(二)女大学生小C同居生活的原因
1.角色冲突的调节
2.家长的教育观念的影响
3.学校组织的制度文化的缺陷
4.女大学生错误的性爱观
五、追求时尚的小D:大学生同居现象个案研究之四
(一)女大学生小D同居生活的再现
1.家庭背景:"有钱我就花"
2.同居的原因:"同居是一种时尚"
3.同居生活的感受:"很自在、很自由"
4.未来的设想:"走到哪算哪"
(二)女大学生小D同居生活的原因
1.错误的自我意识——叛逆心理
2.同辈群体文化的影响
3.家长错误的教养态度和方式
4.学校落后的硬件设施
5.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六、结论与建议
(一)互动论角度分析女大学生同居现原因
1.自我互动
2.家庭情景中亲子互动的缺失
3.学校情境中同辈群体互动的影响
(二)对女大学生同居现象不良影响的辨证分析
1.影响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2.损害女大学生身体健康
3.影响人际关系
4.影响女大学生的学习
(三)改善女大学生同居现象的一些建议
1.学校加强性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性观念、恋爱观
2.家长重视子女教育,以及与子女关系
3.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和恋爱观
(四)研究的反思
1.研究效度
2.推广度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本文编号:4029188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1.女大学生同居现象
2.个人经历:对女大学生同居现象的困惑与反思
(二)关于女大学生同居现象研究的文献综述
1.国内关于女大学生同居现象的研究进展
2.国外关于女大学生同居现象的研究概况
3.本研究拟讨论的核心问题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1.同居
2.未婚同居
(四)选题的研究方法及过程
1.研究方法的选择
2.访谈对象的选择
3.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二、寻找父爱的小A:女大学生同居现象个案研究之一
(一)女大学生小A同居生活的再现
1.成长背景:"想要爸爸的关爱和鼓励"
2.选择同居:"感觉他像爸爸一样爱我,想和他一起生活"
3.同居生活的感受:"压力更大,付出太多了"
4.未来设想:"结婚、工作、生活"
(二)女大学生小A同居生活的原因
1.对未婚同居"情景定义"的改变
2.租住"家"的温馨和轻松
3.渴望父爱
4.学校管理制度的放宽
三、守住爱情的小B:女大学生同居现象个案研究之二
(一)女大学生小B同居生活的再现
1.成长背景:"是自己的东西不要轻易放弃"
2.选择同居:"为了他什么都可以付出"
3.同居感受:"后悔!"
4.未来的设想:"我不敢想"
(二)女大学生小B同居生活的原因
1.角色的社会化
2.不健康的性意识
3.家庭互动缺失
4.学校性教育的缺失
四、情感型的小C:女大学生同居现象个案研究之三
(一)女大学生小C同居生活再现
1.成长背景:"要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2.选择同居:"选择了他,我便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同居生活的感受:"痛并快乐着"
4.未来设想:"争取两个人能继续在一起"
(二)女大学生小C同居生活的原因
1.角色冲突的调节
2.家长的教育观念的影响
3.学校组织的制度文化的缺陷
4.女大学生错误的性爱观
五、追求时尚的小D:大学生同居现象个案研究之四
(一)女大学生小D同居生活的再现
1.家庭背景:"有钱我就花"
2.同居的原因:"同居是一种时尚"
3.同居生活的感受:"很自在、很自由"
4.未来的设想:"走到哪算哪"
(二)女大学生小D同居生活的原因
1.错误的自我意识——叛逆心理
2.同辈群体文化的影响
3.家长错误的教养态度和方式
4.学校落后的硬件设施
5.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六、结论与建议
(一)互动论角度分析女大学生同居现原因
1.自我互动
2.家庭情景中亲子互动的缺失
3.学校情境中同辈群体互动的影响
(二)对女大学生同居现象不良影响的辨证分析
1.影响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2.损害女大学生身体健康
3.影响人际关系
4.影响女大学生的学习
(三)改善女大学生同居现象的一些建议
1.学校加强性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性观念、恋爱观
2.家长重视子女教育,以及与子女关系
3.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和恋爱观
(四)研究的反思
1.研究效度
2.推广度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本文编号:4029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4029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