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教育博士培养方案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9 15:10
本文关键词:中英教育博士培养方案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教育博士是教育领域中的专业学位,由美国哈佛大学于1921年率先设置。英国的教育博士培养始于1992年。我国教育博士的培养起步较晚,直到2010年我国首批15所高校才开始教育博士的正式试点工作。 教育博士培养方案是构建是整个培养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本论文选取中国和英国各5所大学的教育博士培养方案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方法与访谈研究法研究中英两国“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教育博士招生制度、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修学方式的异同。从比较中发现我国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借鉴英国培养方案的合理要素,以完善和创新我国培养方案,并丰富我国教育博士培养的理论。 研究发现,中英两国“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教育博士培养的目标与教育学领域的哲学博士培养的目标趋同且我国5所高校的培养目标在表述上基本一致,没有凸显学校的特色,而英国5所高校关于培养目标的表述有较大的差异,呈现一定程度的多元性。两国对考生的资格都有学历、教育工作年限的明确规定。但我国要求考生一定要在教育管理岗位,甚至只招收教育领导,英国对此没有硬性规定,给普通教师提供了报考的机会。课程设置方面,中英两国都实行学分制、采用模块教学。我国教育博士选修课所占比重偏小,课程内容偏向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方法性与实践性课程的重视不足。英国5所高校开 设丰富的选修课程,课程内容强调研究方法的训练,重视专业实践。培养年限与培养方式上,两国都实行弹性学制,主要采用在职学习的培养方式。我国教育博士主要采用教授集中面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而英国教育博士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强调小组学习,共享集体经验。学位论文方面,我国对教育博士研究与实践能力的考核主要采用学位论文形式,而英国多种其他模式替代学位论文,鼓励论文形式创新。 基于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培养目标具体化,突出专业学位特色;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满足人才多样化需求;第二,政府简政放权,提高高校招生自主权;考生资格避免行政化取向,提高导师招生发言权;弱化入学考试作用,多种方式选拔人才;第三,严格地把关教育博士培养年限;有步骤地确立多样化的教育博士培养方式;第四,改革课程教学,丰富教学方法;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第五,鼓励学位论文形式创新;采用多元化论文模式;强化学位论文质量管理。
【关键词】:教育博士 培养方案 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0-4;G64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1-12
- 第二节 研究意义12
- 一、理论意义12
- 二、实践意义12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12-14
- 一、专业博士12-13
- 二、教育博士13
- 三、教育博士培养方案13-14
- 第四节 文献综述14-18
- 一、国外研究综述14-16
- 二、国内研究综述16-18
-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18-21
- 一、研究思路18-19
- 二、研究方法19-21
- 第二章 中英教育博士产生与发展历程与理论渊源21-26
- 第一节 我国教育博士产生与发展历程21-22
- 第二节 英国教育博士产生与发展历程22-23
- 第三节 促进教育博士产生与发展的理论渊源23-26
- 一、终身教育理念23-24
-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24
- 三、知识经济24-26
- 第三章 中英教育博士培养方案五个维度的比较26-55
- 第一节 培养目标26-31
- 一、我国教育博士培养目标27-28
- 二、英国教育博士培养目标28-29
- 三、中英教育博士培养目标方面的比较29-31
- 第二节 招生制度31-37
- 一、我国教育博士的招生制度31-34
- 二、英国教育博士招生制度34-35
- 三、中英教育博士招生制度方面的比较35-37
- 第三节 培养年限与培养方式37-41
- 一、我国教育博士培养年限与培养方式38-39
- 二、英国教育博士的培养年限与培养方式39-40
- 三、中英教育博士培养方式与培养年限的比较40-41
- 第四节 课程设置41-50
- 一、我国教育博士的课程设置41-44
- 二、英国教育博士的课程设置44-47
- 三、中英教育博士课程设置方面的比较47-50
- 第五节 学位论文50-55
- 一、我国教育博士的学位论文50-51
- 二、英国教育博士的学位论文51-53
- 三、中英教育博士学位论文方面的比较53-55
- 第四章 我国教育博士培养方案的现实思考55-62
- 第一节 培养目标55-56
- 一、培养目标具体化,突出专业学位特点55
- 二、培养目标多元化,满足人才多样化需求55-56
- 第二节 招生制度56-57
- 一、政府简政放权,提高高校招生自主权56
- 二、考生资格避免行政化取向,提高导师招生发言权56-57
- 三、弱化入学考试的作用,采用多种方式选拔人才57
- 第三节 培养年限与培养方式57-58
- 一、严格地把关教育博士的培养年限57-58
- 二、有步骤地确立多样化的培养方式58
- 第四节 课程设置58-60
- 一、改革课程教学,丰富教学方式58-59
- 二、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59-60
- 第五节 学位论文60-62
- 一、鼓励论文形式的创新60
- 二、采用多元化的论文模式60-61
- 三、强化学位论文质量管理61-62
- 结语62-63
- 参考文献63-71
- 附录71-78
- 致谢78-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粤秀;Ellen Goldring;Catherine Loss;;美国教育博士学位的背景与发展[J];复旦教育论坛;2009年03期
2 姚启和,康翠萍;学位制度改革的一项新课题──论设置教育管理博士专业学位培训大学校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3 赵炬明;学科、课程、学位:美国关于高等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争论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4 张济洲;;美国“教育博士”培养的实践、问题与挑战[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5 别敦荣;赵映川;闫建璋;;专业学位概念释义及其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6 马金晶;靳玉乐;;美国圣路易斯大学教育博士培养的改革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7 马爱民;;澳大利亚教育博士改革动向——以新英格兰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8 马金晶;靳玉乐;;关于教育博士培养的几点探讨[J];教育科学;2010年05期
9 岳建军;;国外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对我国的启示及未来展望[J];教育科学;2010年05期
10 张进明;唐帼丽;汪家惠;;改进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本文关键词:中英教育博士培养方案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5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405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