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企合作视角下高校“卓越计划”的实施路径
本文关键词:论校企合作视角下高校“卓越计划”的实施路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卓越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领域重大的改革举措,有利于推进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提升。从校企合作的视角出发,从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优化与实训基地共建三个方面分析了"卓越计划"的实施路径,以期有助于更好地实施"卓越计划"。
【作者单位】: 江苏理工学院;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卓越计划 实施路径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产学研结合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1YJA630227)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9.2
【正文快照】: 一、“卓越计划”的实施(一)“卓越计划”的提出建国以来,尤其是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规模迅速增加,“2008年,全国开设有工程类专业的高等学校达到981所,占普通高等学校总量的43%;工程类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规模达773.3万人,占当年全国高校在校生总量的3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2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3 龚克;;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08期
4 吴启迪;;吴启迪:开创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新局面[J];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Z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文刚;刘建东;戴波;王红梅;张立新;魏文渊;于静;;卓越计划校企联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3期
2 杨欣;苏玉刚;谢昭莉;李斌;;基于“科学家与问题”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3期
3 吴文辉;;论卓越工程师的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4 吴文辉;;论工程科技人才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的培养途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5 罗家莉;周永凯;;更新工程教育理念 培养卓越工程人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6 石晓光;宦克为;高兰兰;;专业课中设置机动学时的必要性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7 顾嘉;张航;唐永升;;构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保障体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2期
8 徐小兵;冯进;周思柱;;机械专业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初探——以长江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9 陈国铁;;“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0期
10 黄绍平;林友杰;唐勇奇;谢卫才;;电气工程师的知识能力要求[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康灿;袁寿其;王谦;;全方位构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体系[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Adapted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Education[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郭娟;杨武军;;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专业师资团队建设[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秦婷;;“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师资制度建设的探讨[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Zang Chuanwei;Guo Weijia;Fan Kegong;Qin Zhongcheng;;Establishment and Practice of Higher Educating System of Outstanding Mining Engineer[A];2013教育技术与信息系统国际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Liu Yang;Zhigang Hu;Shenbin Ren;Lin Jiang;Meiguang Zheng;;GQIM-based Model for Optimizing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 of PETOE[A];2013教育技术与信息系统国际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邱秧琼;基于知识体的资历框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杨艺;关于在研究生复试中引入心理测验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瑞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张洋;工科高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朱洪春;上海地方工科院校产学合作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文少保;产学合作中的大学行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周频;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李博;工科教师的工程素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谷韶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目标的认知[D];中南大学;2012年
8 王斌;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陈红梅;南京研究型大学产学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10 李荷君;高校卓越工程师的伦理教育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2 汪应洛,王宏波;工程科学与工程哲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蕊;;以“卓越计划”为参照的日语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2 庄朝晖;;试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辅导的意义及实施路径[J];职教论坛;2010年20期
3 何红华;何云剑;;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年27期
4 汤定国;吴国伟;孙梅;;“订单培养”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技术探讨(外企)[J];江苏教育;2011年09期
5 何恒兵;;职业院校生活素质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施路径[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张勋;发达国家企业职工教育的校企合作[J];中国培训;1997年09期
7 张兴,宋莉;积极探索建立校企合作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机制[J];中国冶金教育;1998年04期
8 郭美英;试论高职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对策[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9 ;校企合作 共同发展[J];学会;2000年07期
10 邵秋萍,刘标;从教育与科技创新谈校企合作的意义及模式[J];安徽科技;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旭;陈群辉;;当前高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支芬;刘在云;田建敏;;校企合作共建电子商务专业的初步探索[A];全国计算机网络应用年会论文集(2001)[C];2001年
3 杨聚庆;姬生;;高职教育集团化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齐现伟;辛全仓;杨辉;董林;张云健;;基于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的校企合作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讨[A];Proceedings of 2011 National Teaching Seminar on Cryptograph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NTS-CIS 2011) Vol.1[C];2011年
5 汪燕;;校企合作稳定的长效机制研究[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孙建辉;;校企合作技术创新的过程分析[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解鹏;邬雨刚;;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二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刘汉卿;程洪全;;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培养专业技能人才[A];献给新中国60周年 全国教育管理优秀成果(下)[C];2009年
9 汪一鸣;赵鹤鸣;杨德生;;政府搭桥,校企合作,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新路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秦立春;胡红卫;;发达国家政府重视校企合作发展高职教育的启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宁;上海校企合作“升级”[N];解放日报;2003年
2 ;借助校企合作 构筑创新服务体系[N];经济视点报;2009年
3 记者 孙蕾;宁职院与四企业开展校企合作[N];宁波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时晓玲;校企合作的“宝安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撰稿人 廖小春;校企合作结硕果 产学结合育人才[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记者赵s
本文编号:441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441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