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哲学视角下的中国大学校训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7 13:08
本文关键词:基于哲学视角下的中国大学校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大学校训是大学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的具体体现,展示着大学的精神风貌,引领学校全体师生的行为,直观地表达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大学校训具有标志、导向、熏陶、传播、激励等功能,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校训的制定和管理,也是学校管理中不容忽视的一环。 笔者首先对校训的概念以及内涵进行阐述,通过对校训所反映出的哲学思想进行解读,在收集大量中国大学校训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大学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反映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风貌,指导着学校的办学方向,提高着师生的道德修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体师生员工的行为。大学校训具有语言表达简洁凝练、道德理念深刻、体现时代精神、凸显学校特色的几大特征。中国大学校训具有标志功能、导向功能、熏陶功能、传播功能、激励功能和凝聚功能。 大学校训所体现的是大学精神。它所包含的是大学关于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哲学思考,,是对整个大学理念的集中诠释,大学校训在师生中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各个院校的校训都有一定的意义和历史,有的源自经典、有的属于政治口号、有的是社会名流的题字。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本文通过对中国大学校训的梳理,以哲学的视角把大学校训分为三种,即道德论的,认识论的,政治论的校训。从而使大学校训成为发挥弘扬大学精神的重要文化资源。 然而中国大学校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中国大学校训所承载的功能没有凸显出来。一些中国大学的校训还是流于形式,没有把“有形”变“无形”。如何把中国大学校训与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办学思想有效的结合起来,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为此,建议中国大学校训在管理和应用上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做到校训与自身院校办学特色的有效统一;第二,做到校训的功能得到有效的传播;第三,切实做到确定校训时的民主协商。
【关键词】:大学校训 哲学 教育 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的缘由10-11
- 1.1.1 一则新闻的心灵冲击10
- 1.1.2 校训与教育的哲学思考10-11
- 1.2 研究的意义11
- 1.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11-13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3-16
- 1.4.1 写作思路13
- 1.4.2 研究方法13-16
- 第二章 :大学校训的哲学思考16-26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16-17
- 2.1.1 校训16-17
- 2.1.2 理念17
- 2.2 大学校训的哲学基础17-21
- 2.2.1 以道德论为基础的大学校训17-19
- 2.2.2 以认识论为基础的大学校训19-20
- 2.2.3 以政治论为基础的大学校训20-21
- 2.3 校训的哲学思想21-24
- 2.3.1 “善”文化的传承21-22
- 2.3.2 真理与自由22-24
- 2.4 校训的本质24-26
- 2.4.1 学校思想的升华24
- 2.4.2 国家意志的体现24-26
- 第三章 :大学校训承载的大学之大26-36
- 3.1 校训与大学文化的相得益彰26-28
- 3.1.1 大学文化26-27
- 3.1.2 与大学文化相得益彰的大学校训27-28
- 3.2 校训与大学精神的一脉相承28-30
- 3.2.1 大学精神28
- 3.2.2 校训是对大学精神的一脉相承28-30
- 3.3 校训与大学道德的弃恶扬善30-32
- 3.3.1 流变中大学校训的文化传承30-31
- 3.3.2 新时期下校训的“弃恶扬善”31-32
- 3.4 校训与大学理念的集中体现32-36
- 3.4.1 校训之人生境界32-33
- 3.4.2 校训之共同理念33-36
- 第四章 :大学校训的现状分析及对策36-44
- 4.1 大学校训的现状分析36-37
- 4.1.1 趋向雷同36-37
- 4.1.2 闭门造车37
- 4.2 校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37-40
- 4.2.1 定位不准,不如推倒重建37-38
- 4.2.3 彰显特色,实至名归38-39
- 4.2.4 利用资源推广校训39-40
- 4.3 大学校训的设计40-42
- 4.3.1 大学校训和大学校长的关系40-41
- 4.3.2 大学校训和大学的定位41-42
- 4.4 如何确立大学校训42-44
- 4.4.1 言简意赅、便于记忆42
- 4.4.2 体现核心价值取向42-43
- 4.4.3 广泛参与、形成共识43-44
- 第五章 :大学校训个案研究44-48
- 5.1 浙江大学校训44-45
- 5.2 河南大学校训45-48
- 结语:中国大学校训与当代中国教育精神的构建48-50
- 参考文献50-52
- 致谢52-5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重阳;熊耀康;毛建雄;;“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工作教育探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罗先凤;;中外著名大学校训价值取向比较研究[J];消费导刊;2009年07期
3 蒋树声;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百年传统与南京大学校训[J];江苏高教;2002年04期
4 王彩霞;;从校训的变迁看中国教育的变迁[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4期
5 刘发生;谢小刚;;论高校校训对大学精神形成的影响[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6 金家新;;大学校训: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的宣扬[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刘根正;高校校训: 校园文化建设的明珠[J];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08期
8 杨铭;吴竞;;东吴大学校训的由来及其演变[J];苏州杂志;2003年03期
9 胡刚;;大学校训刍议[J];现代大学教育;2006年02期
10 赵亚珉;;从中外校训的比较论大学精神[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年06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哲学视角下的中国大学校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9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489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