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7-06-27 18:24
本文关键词:论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使得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有了明显的改变,但同时高校教育工作面临着最严峻也是最重要的问题----道德教育问题。众所周知,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道德教育是重点工作,而在道德教育中,高校对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无疑是重点中的重点。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高校德育教育的发展;是大学生形成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大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顺利走向社会,成为有用人才。大学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大学生道德内化能力以及道德外化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将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道德能力,使其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并且将形成的这种道德品质付诸于社会实践。 近年来,高校德育工作成绩显著,造就了一批有用之才,但在对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些许问题:高校教育者过分重视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大学生自身的主体性;道德教育内容简单枯燥,与实际生活有些脱离;道德教育方法手段单一,以灌输为主。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无法使大学生掌握正确的道德观念,进而付诸于实践。因此,我们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制定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培养的方案,提高大学生道德素养,提升人格水平,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本文立足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这一主题,分为三个部分进行系统阐述: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培养的内涵与意义;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培养现状探析;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培养的原则与对策。 导言部分阐述了本论文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同时结合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相应对策。 第一部分以道德接受为切入点,从什么是道德和接受、什么是道德接受能力入手,通过阐释众多学者关于自身对道德接受和道德接受能力的认识,形成自己对这两个概念内涵的独特见解,然后探求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内涵,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培养的内涵以及对高校和大学生自身的意义。 第二部分通过对当前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状况分析,找到存在问题以及带来的影响及形成原因。通过分析,,发现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培养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缺乏正确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不科学,教育者素质以及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单一。 第三部分旨在针对上一部分提到的问题,阐述对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以及相应对策。在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坚持教师教育与自我修养相结合的原则,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原则,言语教育与环境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网络化的原则。具体对策:首先,转变教育思想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科学的接受方式。其次,强化教育者队伍建设,具体要提高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教育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教育者的个人能力素质以及人格魅力,增强教育者的责任意识。再次,注重德育实践,提高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内化与外化的统一。最后,创造良好的二维环境,利用新媒体进行教育,主要包含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新媒体等手段进行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接受 道德接受能力培养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1
- 导言11-17
- (一)选题意义11-12
- 1.理论意义11-12
- 2.现实意义12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12-14
- 2.国外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14-15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15-17
- 1.研究方法15
- 2.创新之处15-17
- 一、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培养的内涵与意义17-28
- (一)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培养的内涵17-22
- 1.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内涵17-20
- 2.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培养的内涵20-21
- 3.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培养的特点21-22
- (二)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培养的基本内容22-23
- (三)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23-28
- 二、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培养现状探析28-39
- (一)目前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培养的状况分析28-29
- (二)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培养存在问题29-32
- 1.忽视了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29-30
- 2.内容机制上,封闭性与脱离实践性30-31
- 3.方法手段单一,以灌输为主31-32
- 4.教育者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32
- (三)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带来的影响32-35
- 1.对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影响33-34
- 2.对高校发展造成的影响34-35
- 3.对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35
- (四)造成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培养问题的原因35-39
- 1.高校德育体系不健全,缺乏制度保障36-37
- 2.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不科学37-38
- 3.大学生自身的原因38-39
- 三、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培养的原则和对策39-54
- (一)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培养的原则39-42
- 1.教师教育与自我修养相结合的原则39-40
- 2.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配合的原则40-41
- 3.言语教育与环境教育相结合的原则41-42
- 4.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42
- (二)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培养的对策42-54
- 1.更新教育思想和理念,培养科学的接受方式42-45
- (1)更新教育理念,提高重视程度42-43
- (2)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学生主体意识43-45
- (3)培养科学的接受方式45
- 2.加强教育者队伍建设,增强责任意识45-49
- (1)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46-47
- (2)提高教育者职业能力47-48
- (3)提高教育者的人格魅力48
- (4)增强教育者的责任意识48-49
- 3.建立科学的培养模式,实现内外化的统一49-50
- (1)加强德育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49-50
- (2)重视道德内化和外化的统一50
- 4.营造良好的二维环境,利用新媒体进行培养50-52
- (1)营造和谐的校园风气和环境50-51
- (2)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51-52
- (3)利用新媒体进行培养52
- 5.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自省52-54
- (1)大学生注重主体性地位,发挥主观能动性52
- (2)大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学会自省52-54
- 结语54-55
- 附录55-56
- 注释56-58
- 参考文献58-61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61-62
- 致谢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爱红;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接受理论的几点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穆青;北京青少年社会公德行为特征及分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高松;;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易法建;论道德内化[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5 闫乃鹤;孙藜玮;;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优化途径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李高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J];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7 赖荣珍;重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接受的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3年12期
8 陈成文;高小枚;;回顾与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的研究进展[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9 曹群;;论道德教育和道德能力的建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09期
10 冯达成;关于思想道德教育接受问题的思考[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S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金鑫;道德能力的道德哲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论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0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490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