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高职高专中医个性教育
本文是一篇专业的教育论文,主要是关于高职高专中医个性教育探讨,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1师承教学与高职高专中医人才培养高职高专中医人才培养主要足i斫向农村基层医院和社区,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目前,在我国,高学历人才还难以到农村基层工作,中医人才主要来源于高职高专院校。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有“基本医疗”的特殊性,基层医院和社区主要处理不太严重的常见病、多发病,并有当好基层医疗服务“守门人”角色的义务。从技术层面来看,要求的深度不高,但从服务的广度来看,要求中医知识面要广。中医药处理农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常规方案,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主要由高职高专中医药院校教育来完成。然而由于高职高专学制短,加之现行中医教育还未走出传统学科教育模式,导致学生在短期内很难牢固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不可否认,有~部分中医专业学生毕业后到临床还不会看病。因此很难达到高素质、高技能的标准,更难突出中医特色,在某方面有一技之长。
院校教育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要求、统一考试,培养的学生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可见,单纯的院校教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在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基础上发展中医个性教育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
“名师出高徒”,传统师承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历代各行业人才辈出。中医师承培养模式持续了几千年,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表明这是一条较好的中医人才成长和发展途径。
中医师承教育具有以下特点及优势:(1)相当于小班教学,因材施教,发展学生在中医学术方面的个性。(2)在实践中言传身教,能做到“手把手”,使学生易懂、易接受,易快速运用,“照抄照搬”即能在临床中解决实际问题。(3)理论与实践结合,个别指导学习中医经典着作,使得中医理论能迅速在实践中检验,深化理解和记忆。(4)指导教师的高尚医德医风、师德师风在“传道、授业、解惑”中无形地渗透,使学生终身受益。(5)传承指导教师的学术经验,在传承中再弘扬和发展,丰富中医学术宝库。
显然,在“一对一”、“手把手”教学过程中,最容易使学生的中医个性得到发展,笔耕文化推荐期刊,使理论和临床紧密结合,使学生掌握~技之长,迅速在临床中“上手”。而这些正是现行高职高专中医教育缺乏的,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使师承教学和高职高专中医院校教育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师承教学与高职高专校院合作由于高职高专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操作型人才,故特别强调与行业的紧密结合。目前普遍采取的是学校和行业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全面合作方式,“教学做”结合,突出实习实训,重视技术操作能力培养。高职高专中医教育同样如此,各院校纷纷加强和医院合作,除与附属医院实质整合外,还聘请县级以上医院临床骨干医师为兼职教师,建立由医院专家、高校教授、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专任教师负责基础课教学,“双师型”教师和兼职教师负责实践技能教学,共同参与课程设计和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和组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咨询指导的良好机制。依托校内外实践基地,构建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的立体化人才共育模式,实现学生实训、考证、见习、实习和医院临床零距离沟通。专兼教师协作,完成各门课程的讲解,大量开展现场教学,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真正做到教学临床一体化。
这种校院合作虽有大量医院的兼职教师参与,但并非“师带徒”式的个另U指导,仍然是规模化的院校教育,学生对所定向的农村基层医院及社区参与不足,与岗位对接不紧密。由于普遍实行“2+1”模式,学生两年在学校学习,一年实习,地域距离造成前两年的校院合作深度不够。如果拓宽合作医院及兼职教师的选择面,引人中医传统师承教学理念,将校院合作与师承教学结合起来,由来自农村基层的一方名医与学生结成师徒,加之校内教师与学生再结成师徒,有组织有计划地在3年中全程合作培养,一则能更紧密地对接岗位进行教学,二则能发挥中医师承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的中医个性。当然,还有相关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合理解决。
3构建“新型师承。分段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3.1 新型师承借鉴中医传统“师带徒”培养模式,构建由学校“双师”素质教师和基层骨干医师共同全程指导的小组式“新型师承”培养模式。针对学生特点,指导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系统掌握中医理论知识,培养中医辨证能力和诊疗能力,传承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培育中医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
学生入校后,将中医专业学生划定成若干学习小组(5~8人一组),为每个小组确定指导教师(学校1名,基层医院1名)。
指导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指导,将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授给学生,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
3.2 分段共育学校和医院深度合作,按照基础理论与诊断技能、临床理论与实践能力、临床诊疗综合能力3个培养阶段,结合中医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培养,由学校和医院指导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指导,共同培育中医人才。
第一学年为第一阶段。阶段任务: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药和方剂基础知识,学习中医诊断基本技能,为培养中医辨证思维能力奠定基础,初步培育中医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共育方法:学校指导教师定期和不定期对学习小组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制订课内与课外学习计划,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和领悟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药和方剂基础知识。医院指导教师利用周末和假期,安排学习小组到医院见习,使学生了解医院工作环境,了解中医诊疗工作流程。通过指导教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和训练学生遣方用药能力,为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奠定基础,初步培养学生中医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
第二学年为第二阶段。阶段任务:学习中医临床理论知识和中医诊疗基本技能,培养中医辨证思维能力;学习城乡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西医基本诊疗方法,急危重症基本处置方法,学习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习指导教师的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特别是专科专病方面);进一步培养中医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共育方法:学校指导教师通过实训指导、专题讲座对学习小组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中医临床理论知识和诊疗基本技能。医院指导教师安排学习小组到医院见习,对临床课程的学习进行实践指导,并初步传授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特别是专科专病方面)经验。通过实训、见习和指导教师的临床带教,进一步培养学生中医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
本文编号:4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4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