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产学研合作教育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以及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自身的课程体系设置以及现有的教育资源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要求。对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在高校与企业之间可以建立长期有效机制,确保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真正起到应有的效果。
【作者单位】: 燕山大学;
【关键词】: 产学研 联合培养 导师
【基金】:2013年度秦皇岛市社会科学重点应用性研究课题“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创新秦皇岛企业发展模式”(项目编号:201306091)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谢慧明;曾庆梅;夏富生;王武;;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初探[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郭斌;;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年04期
3 吴小芬;杜朝辉;;创建产学研基地 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春梅;郑宇飞;李th;;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与探索[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S2期
2 杨华;;基于工科特点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河南教育(中旬);2010年12期
3 张凌云;周丽琦;王巍;贺平;;厂校合作办学模式在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中的实践与思考[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S1期
4 潘力;王伟珍;;试论普通高校生态实践教学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1期
5 冯冬明;;旅游高等教育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7期
6 刘芸;;创业教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构想[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7期
7 方守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及实施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7期
8 庄志军;林琨智;闫广平;孙树文;;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冯爱惠;杨世凤;陈浩;刘振全;;电类专业拔尖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10 唐怡;;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以湖南大学公益创业教育为例[J];金融经济;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寒;;产业结构调整条件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暨第七届会计学院院长论坛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胜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学研结合成效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2 夏清泉;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张文强;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与产学研结合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谢慧明;曾庆梅;夏富生;王武;;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初探[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刘巧云;王生雨;丁敬敏;;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国内外比较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3 祝东伟;;国外产学研合作典型模式的研究与启示[J];中国科技产业;2006年12期
4 王成端,赵君科;产学研合作培养环境工程创新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杨淑蕙,赵征,胡开堂,孙诚;多模式 全方位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03年02期
6 李志强,李凌己;国内产学研结合发展的新趋势[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7 张炼;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钟秉林;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21期
9 米银俊,崔英德,蔡立彬;产学研合作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德秀;[N];文汇报;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映儿;赵杰煜;叶善文;林奇凯;;浅析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在我院的实践[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1期
2 方伟;;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思考[J];甘肃科技;2009年21期
3 段志军;王爱红;贺高红;李晓宁;鞠佳;张文君;;医科和理工科联合培养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年22期
4 陈厚;曲荣君;王春华;刘军深;张江;刘冰;马松梅;;研究生创新能力平台的构建与实施[J];广州化工;2010年10期
5 高兴武;胡涌;赛江涛;常新华;刘翠琼;;北京市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12期
6 袁博;黄尚峰;;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研究[J];学周刊;2012年04期
7 邢淑玲;;研究生联合培养管理制度问题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2期
8 雷亚萍;研究生校所联合培养模式探讨[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陈黔,成诗黔,沈毅;浅谈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培养[J];西南军医;2005年04期
10 ;空军与我校达成协议 联合培养军队干部[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新波;陈红艳;耿淼;王建华;;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一点体会[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10)[C];2010年
2 张士宏;;科研院所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与企业结合[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马星;陈劲松;张存泉;;高校与研究所联合培养创新型博士研究生的体会[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4 陈广汉;;粤港高校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A];粤港澳区域合作与发展报告(2010~2011)[C];2011年
5 刘玉芳;肖文芳;;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技能人才的实践创新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3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王继辉;;MTI+CAT翻译硕士联合培养模式探讨[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姚海波;陈秀亮;王狄;;关于舰艇装备保障部队武备修理人才建设的几点思考[A];武备维修保障理论与应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学术论文集.3[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晓红;西安地矿所与地大联合培养研究生[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施琛耀邋罗静;联合培养国际法律人才[N];江苏法制报;2007年
3 记者 李雪林邋通讯员 焦苇;上海推出联合培养研究生四大举措[N];文汇报;2007年
4 记者 李明春 通讯员 于子江 姜旭;北海环境监测中心研究生联合培养范围扩大[N];中国海洋报;2008年
5 李欣瑶;甘肃省新增10个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N];甘肃日报;2008年
6 记者 孟昭丽;闽台高校联合培养高职人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7 记者 余荣华;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8 记者 余潇;41个闽台高职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确定[N];福建日报;2009年
9 记者 王橙澄;鼓励支援与受援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N];人民日报;2010年
10 记者 余潇;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继续实施[N];福建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夏清泉;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卜洁;北京地区高校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优化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范雯;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3 李晓;我国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4 赵善玲;山东省校际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教育质量保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刘云;地方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6 曾秀云;闽台高校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7 宋力沁;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教育中心模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刘雅静;北京高校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优化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田露;北京高校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10 郁嘉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346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534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