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大学生微信使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6 14:17

  本文关键词: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大学生微信使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使用与满足 大学生 微信


【摘要】:本文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框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群体的微信使用行为进行考察。本研究的主体思路为:调查需求、分析满足、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本文由归纳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微信”的概念开始,从平台、内容、媒介、受众四个层次系统地论述了微信的传播特点,为整个研究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之上,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框架,从信息需求、情感需求、自我实现与调节、个人社会化等角度制定大学生微信使用与满足的研究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本研究从大学生微信受众的群体特征和使用习惯出发,系统地分析了其在社交、媒介、心理三个层次的需求。并针对以上需求阐释了该群体的满足状况。 研究最后提出了大学生群体在使用微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产品架构、使用者自身、政府职能机构三个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即时通讯类产品自身的改良提供参考,为使用者对同类产品的理性运用提供指导,为政府职能机构利用移动互联网提升服务能力提供借鉴。
【关键词】:使用与满足 大学生 微信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5.5;G20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4
  • 一 研究对象10
  • 二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10-11
  • 三 微信及相关即时通讯工具研究现状11-14
  • 第1章 微信及其传播特点14-19
  • 1.1 移动社交网络的特点和发展14
  • 1.2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微信14-15
  • 1.3 微信传播特点15-19
  • 1.3.1 传播内容分析15-16
  • 1.3.2 载体平台分析16
  • 1.3.3 受众层次分析16-17
  • 1.3.4 微信与 QQ 的比较17-19
  • 第2章 研究理论综述及方法设计19-25
  • 2.1 使用与满足理论19-20
  • 2.2 人内传播理论20-21
  • 2.2.1 人内传播理论的概念20
  • 2.2.2 人内传播与微信受众自我形象的塑造和表达20-21
  • 2.3 人际传播理论21-22
  • 2.3.1 人际传播理论21
  • 2.3.2 微信中人际关系的建立21
  • 2.3.3 微信中的人际交往特征21-22
  • 2.4 研究思路和方法22-25
  • 2.4.1 研究思路22
  • 2.4.2 研究方法22
  • 2.4.3 样本选取及问卷设计22-24
  • 2.4.4 研究假设24-25
  • 第3章 大学生微信“使用与满足”的调查分析25-34
  • 3.1 大学生微信用户的基本信息25-28
  • 3.2 大学生用户的微信各项需求分析28-34
  • 3.2.1 核心需求:即时通讯功能28-30
  • 3.2.2 媒介需求:新闻插件的使用情况30-32
  • 3.2.3 心理需求:满足大学生自我为中心的控制感32-34
  • 第4章 微信用户的满足形态分析34-46
  • 4.1 总体满意基数高34-35
  • 4.2 社交需求的满足35-38
  • 4.2.1 方便沟通的社交平台35-36
  • 4.2.2 社交平台的拓展36-38
  • 4.3 情感需求的满足38-39
  • 4.3.1 情感表达的有效途径38-39
  • 4.3.2 产品细节的情感关怀39
  • 4.4 个体发展需求的满足39-46
  • 4.4.1 自我形象的建构40-41
  • 4.4.2 自我认同的探求41-43
  • 4.4.3 缓解焦虑,自我调适43-46
  • 第5章 大学生微信使用与满足过程中问题与对策分析46-58
  • 5.1 微信产品层次46-49
  • 5.1.1 拓展载体解决平台续航短板46-47
  • 5.1.2 明确菜单功能改善用户体验47-48
  • 5.1.3 增强隐私意识,健全信息保护机制48-49
  • 5.2 微信使用者层次——认识微信的双面性49-55
  • 5.2.1 微信是现实社交的虚拟延伸50-51
  • 5.2.2 大学生微信依赖51-54
  • 5.2.3 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微信的双面性54-55
  • 5.3 制度政策层次——利用新平台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关注55-58
  • 5.3.1 关注时政是大学生融入社会的客观要求55-56
  • 5.3.2 政府职能部门通过政务微信改善服务56-58
  • 结论58-59
  • 参考文献59-61
  • 附录61-69
  • 致谢69-70
  • 硕士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凬;;消费社会的身份幻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倪桓;;手机短信人际传播的文化心理特征——从中国人的“面子观”谈起[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党昊祺;;从传播学角度解构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J];东南传播;2012年07期

4 曹进;吕佐娜;;大众文化视角下的“新新”媒介探析——以腾讯微信为研究对象[J];东南传播;2012年09期

5 王瑶;;微信与微传播[J];传媒观察;2013年02期

6 李敏;;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分类与特点分析[J];教书育人;2011年15期

7 方志鑫;蔡莉白;;从传播学角度看微信的兴起[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年02期

8 卢媛;;即时通讯与人的自由[J];学理论;2011年19期

9 蔡茂州;;刍议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及其发展趋势[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10 徐进;;微信开启后微博时代[J];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2年07期



本文编号:5490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5490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9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