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中学德育的有效衔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1 16:37
本文关键词:我国大中学德育的有效衔接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我国社会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像大爆炸一样铺天盖地而来,充斥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教育,尤其是德育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信息时代,信息以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为传播手段,来源广泛、传播快捷。这对容易接受新事物的青少年来说,很容易获取大量知识和信息,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但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价值澄清能力还不高,因此他们极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妨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德育工作就应该发挥出它的作用,及时对青少年进行引导,消除他们的精神困扰,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但是当前我国的德育工作,,尤其是我国大中学校的德育衔接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这就适应不了社会的需求和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需要及时改进。 本文从德育整体性角度出发,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大中学校的德育衔接问题。全文依次界定了与大中学校德育有效衔接相关的概念,分析了做好德育衔接的必要性和意义,找到了当前我国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这些问题的不利影响,然后具体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及其成因十分详细地阐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明确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是解决途径之根本,“加强机制建设,构建大中学校德育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只有重视德育,做好大中学校德育之间的有效衔接,才能提高大中学校德育的实效,进而实现德育整体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大学和中学 德育 有效衔接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31;G6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11
-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7-8
- 1. 选题背景7
- 2. 选题意义7-8
- (二) 国内外研究述评8-9
- 1. 国外研究述评8
- 2. 国内研究术评8-9
- (三)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9
- 1. 论文的研究思路9
- 2. 论文的结构框架9
- (四)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9-11
- 1. 创新之处9-10
- 2. 不足之处10-11
- 一、 关于学校德育衔接的概念及其必要性和意义11-16
- (一) 大学与中学德育有效衔接的相关概念11-12
- 1. 德育11
- 2. 大学与中学德育衔接11-12
- 3. 大学与中学德育有效衔接12
- (二) 大学与中学德育衔接的必要性和意义12-16
- 1.大学与中学德育衔接是遵循德育过程规律的要求12-13
- 2.大学与中学的德育衔接是整个学校德育体系的关键构成要素,是实现大学与中学德育工作整体优化的必然要求13
- 3.大学与中学德育衔接是使学生适应不同成长阶段身心发展规律的需要13-14
- 4.加强大学与中学德育的衔接能解决大学和中学德育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和矛盾,有利于提高大中学校德育实效性14
- 5.加强大学与中学德育衔接能帮助大一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减少大学生道德问题的产生14-15
- 6.加强大学与中学德育的衔接,是道德教育与时代同步的要求,是进一步推进德育改革,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需要15-16
- 二、 当前我国大学与中学德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影响及成因16-26
- (一) 当前我国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存在的问题16-22
- 1. 德育目标上的衔接缺乏层次性,德育目标存在倒挂现象16
- 2. 德育内容上的衔接缺少整体性、没有时代性16-18
- (1)大中学校德育在确定德育内容时没有充分考虑和结合学生不同成长时期的具体需要,使得大中学校德育内容没能成为一个整体16
- (2)德育内容重复、倒挂、脱节,并且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16-18
- 3.德育途径缺乏灵活性,相互衔接也十分不完善18-19
- 4. 德育管理上的衔接不统一,不配套,缺乏有效性19-21
- 5.德育评价上的衔接缺乏连贯性21-22
- (二) 当前我国大中学德育不能有效衔接的消极影响22-23
- 1.削弱了学校德育整体育人的功能22
- 2.影响了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22
- 3.浪费了德育资源22-23
- (三) 当前我国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出现问题的原因23-26
- 1.应试教育体制是德育衔接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23
- 2.对德育地位认识不足,对德育重视不够,德育衔接意识也比较淡薄23-25
- 3.一些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不高25
- 4.我国大学与中学德育工作缺乏衔接机制25-26
- 三、 我国大学与中学德育有效衔接的对策26-35
- (一)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26
- (二) 重视德育,摆正德育位置,树立德育衔接意识26-28
- 1.重视德育,摆正德育位置26-27
- 2.树立德育衔接意识27-28
- (三) 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28-29
- (四) 加强机制建设,构建大中学校德育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29-35
- 1.加强目标管理机制建设29-30
- 2.加强沟通衔接机制建设30-33
- (1)加强德育内容方法上的协调和沟通31-32
- (2)加强德育教育科研上的沟通和配合32
- (3)加强德育课外活动的沟通交流32-33
- 3.加强制度保障机制建设33
- 4.加强评估与反馈机制的建设33-35
-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38
- 致谢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文全;学校德育目标的分层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2 李幼斌,黎齐英;民族特性与德育——德国、日本德育共性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陶书和;明确德育目标的层次性 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刘继生;试论大中学校德育的衔接[J];江汉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5 王鲁宁;杨承惠;;德育衔接方法的类别划分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关于德育衔接方法论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4期
6 张慧雨;孙昱;;构建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德育体系的重要性及其措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12期
7 罗海英;;加强机制建设,促进大学与中学德育的有效衔接[J];教育探索;2012年02期
8 张寿芝,谢昌蓉,李淑娴;学校德育教育目标的层次性探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2期
9 周琴;胡昂;;构建大学德育与中学德育衔接的有效机制[J];皖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叶雷;;论大中小学德育有效衔接的概念与标准[J];皖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本文编号:600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600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