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国际新闻”与“全球新闻”概念之辨——兼论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发布时间:2017-08-22 17:22

  本文关键词:“国际新闻”与“全球新闻”概念之辨——兼论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更多相关文章: 国际新闻传播 全球新闻传播 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形象


【摘要】:在全球化时代,传播的主体、价值观与手段日渐多元化,因此以国家为主体,由政治所规定的国际传播,正逐步被由个人、群体、组织、民众、政府跨越国界传递信息、价值观和态度的全球传播所取代。相应地,国际新闻报道人才培养,应该面向全球治理的目标,培养全球传播人才,以顺应网络社会新闻传播的时代趋势。而实现这一目标目前面临的挑战,除了克服专业领域内的视野局限与信息偏颇,更为迫切的是在政治话语体系与公共生活中保障新闻自由与民意畅通,促使国内舆论环境与国际舆论环境的接轨。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国际新闻传播 全球新闻传播 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形象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JZD0014)
【分类号】:G210-4;G642
【正文快照】: “中国国家形象工程”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命题的提出,使“国际新闻传播”及“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成为学界近年来关注的焦点之一。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什么是国际新闻传播?如何培养合格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已发表的研究或涉及战略解析,①从世界政治经济关系的角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单波;;论我国新闻学想像力的缺失及其成因[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胡芳;高晓虹;;论新时期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应具备的三种基本能力[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3 李习文;周庆安;;底蕴涵养与路径整合——国际新闻传播硕士培养三种模式评析[J];中国记者;2012年02期

4 常江;;发达国家电视国际传播策略与经验——以BBC、RT、NHK为例[J];中国记者;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胡智锋;张欣;杨洪涛;肖贝荻;王静;谢寒;高嵩;周文婧;罗凯;王锐东;;2009年中国电视研究论文述评[J];当代电影;2010年03期

2 程征;张妍妍;;如何培养国际传播后备人才?——对“国新班”教育改革的调查与思考[J];对外传播;2012年06期

3 王菲;;对英语复合型人才毕业创作形式的思考与探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4 王菲;;我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经验、问题与路径[J];今传媒;2013年04期

5 高海波;;论戈公振的传播思想[J];国际新闻界;2013年04期

6 万丽萍;;中国电视如何“走出去”[J];绥化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7 刘峰;严三九;;关于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现代新闻传播体系的思考[J];新闻记者;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万丽萍;;中国电视媒体国际传播模式探讨[A];中国传媒大学第六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智敏;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新闻学之演进(1978-2008)[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汪琳;CCTV-NEWS的改版特色与发展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2 徐曼曼;国际英语频道在播包装研究初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3 廖国梁;广西少数民族人文纪录片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单波;重建新闻客观性原理[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 盛沛林;陆定一对无产阶级新闻学的贡献[J];新闻爱好者;1996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淑云,崔洪金;深化高教改革 培养高素质人才[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覃玉荣;唐志玲;;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的一些工作设想[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3 徐小芬;;浅谈产学研相结合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张振松;;从大学生就业现状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年Z2期

5 潘德龙;;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IT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6 施宏开;;从就业导向看大学非专业教育[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年22期

7 王永明;卜春江;;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理论观察;2007年03期

8 高浩其;徐挺;李维维;;“知行合一、双核协同”,现代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9 陈煜;;地方本科院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校企合作 携手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J];出版与印刷;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登明;;尊重学生个性,建立新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瑜;;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探讨[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李俊亭;杨睿娟;;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雷学文;俞晓;;土木工程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贾德利;尤波;于平;范宇红;;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6 沈苑;;创新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探[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文正;姜同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适应首都经济结构发展的合格人才——从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王杰臣;;试论独立学院三位一体的“331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其教学特色[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9 王小岗;乐进发;邱战洪;;土木工程专业“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第二章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A];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柴葳;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杨敏;北师大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N];福建日报;2001年

3 记者 郑伟庭 通讯员 粤学宣;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N];广州日报;2009年

4 赵芮;不拘一格育人才[N];浙江日报;2010年

5 记者 蒲若梅 王笑梅;见习基地培育适销对路人才[N];辽宁日报;2009年

6 记者 刘蔚如;热情参与 积极行动[N];新清华;2010年

7 ;创新民族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担当民族艺术事业教育重任[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8 宁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让天使展翅翱翔[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杨维骅 通讯员 向娟;东华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成绩斐然[N];中国纺织报;2009年

10 王 晖;招生工作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引人注目[N];河南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4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施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秀兰;构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KAQ人才培养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董娟;从反向学习分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未来走向[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3 田学超;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改革设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金良;技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捷;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刘青;中国高校学分制改革及发展对策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7 胡坚达;浙江省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8 周西安;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华芸;我国高校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立群;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204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7204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6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