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英国大学科研卓越框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06:32

  本文关键词:英国大学科研卓越框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英国 大学 科研水平评估(RAE) 科研卓越框架(REF) 财政拨款


【摘要】:人类科技发展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以知识为最终产品的科学研究活动,成为社会发展领域内的核心和焦点,被视为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量,科研活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大学作为国家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和骨干力量,聚集了国家发展科研的重要资源,是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国在开展科研评估的过程中,也把大学的科研活动纳入科研评估的重点。在大学的科研评估方面,英国的大学科研评估最具特色。英国政府委托半官方的中介组织——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每4-5年开展一次针对科研成果质量和水平的全国性的科研评估,评估的结果作为政府每年划拨科研经费的主要依据,用于有选择性地资助科研项目和科研机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英国政府的相关高等教育政策及英国社会发展对大学科研的需要等背景的推动下,英国大学科研评估不断的完善,到2014年REF是第七次实施。英国大学科研评估对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力地促进了英国各大学的发展。但英国大学科研评估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图对英国大学科研卓越框架的组织运行与实施情况展开全面深入的探究,在此基础上探讨对我国开展高校科研评估的建议。基于研究的需要,论文除绪论之外按照以下内容开展研究:首先,从经济条件、政治环境、文化传统及国际环境四个方面,探寻英国实施科研卓越框架的深层次原因;其次,详细介绍英国实施的主要内容,主要从评估主体、评估时间安排、评估要求、评估单元、评估方法、评估小组及评估成员等角度进行论述,根据评估的实施归纳英国大学科研卓越框架的特点,并从政府、企业、学校三个角度探究其正反两方面的效应,对这些问题探讨,有助于正确认识英国大学科研卓越框架的精髓;最后,归纳我国目前高校科研评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英国大学科研卓越框架的优点与可借鉴之处,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英国 大学 科研水平评估(RAE) 科研卓越框架(REF) 财政拨款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9.561;G644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研究现状11-16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3-15
  • 1.2.3 国内外现状的简要评价15-16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6-17
  • 1.3.1 研究方法16
  • 1.3.2 创新点16-17
  • 第2章 英国大学科研卓越框架的背景分析17-24
  • 2.1 基本概念界定17-19
  • 2.1.1 英国大学17-18
  • 2.1.2 科研评估18-19
  • 2.1.3 英国大学科研卓越框架19
  • 2.2 英国大学科研卓越框架的实施背景19-24
  • 2.2.1 经费短缺,研究经费竞争力加剧19-21
  • 2.2.2 “卓越”型政府的支持21-22
  • 2.2.3 英国崇尚科学、强调自治的文化传统22
  • 2.2.4 国际竞争环境的刺激22-24
  • 第3章 英国大学科研卓越框架的实施24-34
  • 3.1 评估目的与原则24
  • 3.2 时间安排24-25
  • 3.3 评审单元构成25-26
  • 3.4 评审专家组成与职责26-27
  • 3.5 评估要求27-28
  • 3.6 评审内容28-30
  • 3.7 评估方法30-34
  • 第4章 英国大学科研卓越框架的特点及正负效应分析34-40
  • 4.1 英国大学科研卓越框架的特点34-36
  • 4.1.1 评估过程科学严格,公正公开34
  • 4.1.2 评估主体的多元化和专业性34-36
  • 4.1.3 灵活多样的评估方式36
  • 4.2 英国大学科研卓越框架正效应分析36-38
  • 4.2.1 加强了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和控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36-37
  • 4.2.2 促进了英国大学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质量37
  • 4.2.3 为加强企业和大学之间联系提供平台37-38
  • 4.3 英国大学科研卓越框架负效应分析38-40
  • 4.3.1 政府的财政负担加重38
  • 4.3.2 大学层次差异性显著、滋生学术不端、弄虚造假的行为38
  • 4.3.3 企业支持的积极性退减,科研成果转化缺乏动力38-40
  • 第5章 对我国高校科研评估的启示40-46
  • 5.1 我国高校科研评估的发展现状40-41
  • 5.1.1 我国高校科研评估的法律规范和政策文件颁布40
  • 5.1.2 我国高校科研评估的运作与实施40-41
  • 5.2 英国大学科研评估的启示41-46
  • 5.2.1 重视高等教育立法和政策规划,注重调研41-42
  • 5.2.2 加强非官方中介组织参与评估42-45
  • 5.2.3 建立科研评估与经费拨款相匹配的管理机制45-46
  • 第6章 结论46-47
  • 6.1 研究成果46
  • 6.2 研究有待完善之处46-47
  • 参考文献47-50
  • 附录50-51
  • 致谢51-52
  • 作者简介52-5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似阳;;我国大学科研职能的历史演变及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2 张似阳;;大学科研职能演变历程浅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张似阳;;试述大学科研职能演进历程[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彭江;;论大学科研的合作与开放[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8期

5 黄勇;黄燕革;;大学科研服务社会的思考[J];百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于潇;;试论大学科研的若干问题——基于三种理论的视角[J];江苏高教;2010年04期

7 ;浙江农林大学科研服务经世致用[J];高等农业教育;2010年11期

8 史月红;;对大学科研服务社会的再思考与认识[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年03期

9 柴振荣;大学科研水准下降[J];管理科学文摘;1997年09期

10 ;以评促建 提高南京化工大学科研机构层次[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苏雪;张海洋;;郝时远教授在中央民族大学科研项目咨询会上的发言纪要[A];共识(2011秋刊06)[C];2011年

2 康小明;;政府对大学科研间接成本补偿机制的国际比较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钟灿涛;游文礼;邱建国;杨默函;张君;;大学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与思考[A];第三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钟灿涛;;面向协同创新的大学知识产权管理[A];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泓冰;万钢:大学不谋求成为利益集团[N];人民日报;2007年

2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郭芹纳;求实求是探索大学发展之路[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记者 张新生;大学应与企业共同促科技创新[N];科技日报;2009年

4 深圳特区报记者 姚卓文;大学科研工作不能急于求成[N];深圳特区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李雪林邋实习生 李媛;大学没有私利,唯有责任和使命[N];文汇报;2007年

6 宁雷;大学科研的帮手[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7 林建华;大学科研间接成本应给予补偿[N];光明日报;2007年

8 本报首席记者  朱幸福;大学的伟大力量在哪里[N];文汇报;2007年

9 记者 李秀萍;石河子大学科研事业高歌猛进[N];兵团日报(汉);2009年

10 记者吕莎 通讯员艾真;探索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新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燕华;大学科研合作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胡炜;研究型大学科研校长胜任特征模型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3 高晓清;自由,大学理念的回归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吴晓春;信任视野下我国政府与大学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康乐;大学社会责任理念与履行模式[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胡炳仙;中国重点大学政策:历史演变与未来走向[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刘虹;控制与自治:美国政府与大学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文少保;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变迁与运行治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婧;大学章程在现代大学治理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朱智;基于协同创新的现代大学科研组织变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鸿沛;云计算平台的建设对大学科研的支撑作用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

4 龚婵婵;中部地区合并大学科研发展水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5 尚晓晓;英国大学科研卓越框架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6 余可锋;我国大学科研团队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飞;知识流通、组织平台情境、知识创造:大学科研组织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胡凌玲;我国大学科研融资结构及其效率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9 张似阳;我国大学科研职能的历史考察与发展对策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周丹;大学科研与教学关系的冲突与融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834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7834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c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