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克拉克洪模型的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克拉克洪模型的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研究
【摘要】:以克拉克洪模型为依据,对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五所大学的3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既认同中国传统的"人性本善"人性论,也受到西方"人性本恶"价值取向的影响;"人与自然关系"主流价值取向既不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也不是西方"天人相分"的宇宙观,而是表现出对自然的顺从;主流时间价值取向是直线式的、"将来"价值取向;主流行为价值取向仍然是传统的"做人胜于做事";当代大学生个体主义意识在强化而集体主义意识在弱化。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关键词】: 克拉克洪模型 跨文化交流 大学生 价值取向
【基金】:山西省社科联2013至2014年度重点课题“跨文化交流中的大学生价值取向研究”(SSKLZDKT2013092)之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41
【正文快照】: “价值取向是主体根据自身需求而进行选择时所表现出的一种价值倾向性,是指在同时存在若干价值方案或意向时,主体从中选择某一方案或意向,以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1]跨文化交流日益成为21世纪最鲜明的特征,它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等通过人际或大众传媒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志强;;文化价值取向与文化行为方式——中西文化价值和文化行为不同性探析[J];德国研究;2007年01期
2 邹积铭;;境外主要文化价值取向模式述评[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09期
3 任秀芹;张仁福;;群体本位和个体本位——中西文化价值观比较[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刘立娥;;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差异研究[J];中州学刊;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强;;跨文化诠释学视角下的跨文化接受:文化认知形式和认知假设[J];德国研究;2008年01期
2 王志强;;历史文化地理视角下的德国国民特征研究[J];德国研究;2010年02期
3 张若玉;;东边日出西边雨——从跨文化冲突案例浅析中德文化之不同[J];大众文艺;2013年22期
4 王思燕;;英语强势文化对汉语言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5 范金玲;余洪源;莫竹竹;邹蕾;罗涵;;浅析英汉习语中的中西文化差异[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单文峰;;群体本位意识下的薛宝钗[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黄玉兴;张娟;;中国城市化中中西方文化的碰撞[J];黑河学刊;2013年01期
8 顾史佳;;浅谈经贸领域中的中德文化差异[J];青春岁月;2012年24期
9 王金辉;;从中德应对商务活动方式异同看文化对商业的影响[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10 周君;;传统儒家“群体本位”思想的当代启示[J];文教资料;2009年2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翠荣;反思与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洋;生命视域下的传统道德与高校德育变革[D];西南大学;2009年
3 邢秀芳;基于同伴调节的课堂情绪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黄晓权;刑事证据制度的伦理审视[D];中南大学;2012年
5 王苗;中西文化碰撞下的天津近代建筑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霞;德国跨国公司在华人力资源管理本土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赵国健;蒋梦麟中西文化观论析[D];鲁东大学;2007年
3 董静;基于中西文化渊源比较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变革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
4 刘庆;基于学科文化特色视角的我国地方财经院校强校策略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5 王艳;李嘉诚——中国成功企业家的特质与形成机制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桂萍;从文化视角看《梁祝》与《罗密欧与朱丽叶》[D];中北大学;2010年
7 贾佳;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责任制度的比较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8 朱轩萱;关于礼貌原则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顾海东;德国西门子在华企业人力资源的获取与再配置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0 李芬;中国公安题材电视剧与美国犯罪剧之比较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董小川;中西文化共性论纲[J];东北师大学报;1999年03期
2 王志强;;本我和他我——跨文化日耳曼学视角下文化异同认知互动性[J];德国研究;2006年02期
3 邵龙宝;中西方伦理价值观之比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哈里·霍治;傅爱兰;李岚;;语言与文化的关系[J];民族译丛;1991年03期
2 鲁兴启;;聪明的日本人[J];科学时代;1995年02期
3 史润霞;;从英汉谚语看中西价值观的差异[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Extending the Application of Kluckhohn’s Value orientations to Consider Chinese Values in Transition[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亚男;中美习语文化价值取向对比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2 黄倩;中英征婚广告的文化对比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3 张思达;中国网民网络语言所体现的价值取向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陈星;从中西谚语看中西传统价值观[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5 郝冬琴;中西方环保公益广告中价值观的对比[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84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784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