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9 09:21

  本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教育 调查


【摘要】:社会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形势下,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各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成员从民族地区走出来,散居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从而使民族间的交往程度更加明显。面对频繁的交流,消除民族间的隔阂与误会,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与冲突,要求青年一代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既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警惕民族分离主义对我国民族问题的影响,也是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高校要在民族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政策教育、民族法律法规教育和民族基本常识教育,通过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学习,系统了解中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质,使得当今大学生在协调民族关系和遇到民族问题时能从容应对,增强振兴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为了深入调查笔者所在市的大学生民族观的现状,为大学生民族观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并进一步深化民族观教育取得的成果,笔者从合肥市普通高等院校中选取了省级重点本科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两所,一个是综合性大学,一个是具有代表性包含民族预科班少数民族学生在内的普通师范类高校,随机抽取每个学校大学一年级到研究生三年级的学生共300人参与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所在市两所代表性高校的大学生在民族观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问题。与少数民族院校开展的民族观教育程度相比还处在低级阶段,重视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实效性。解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和表现,提出转变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完善民族观教育制度与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科学选拔和管理,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重视学生民族素养的提升,营造宽松教育氛围的一系列前提。针对大学生民族情感意识相对淡薄,民族心理感性化不稳定,民族知识结构不完整和贯彻民族政策自觉性较低的现状,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代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路径,不仅需要传统教育模式的转变和教育途径的创新,更是教育形式的完善,注重运用各种新的教育载体,特别是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与手段的应用,不断引导大学生从坚持“正面教育与自我教育”“民族团结和多元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到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活动,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进行素质拓展训练,.此外还要主动占领网络宣传和教育的主阵地,让专题形式教育和第二课堂教育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关键词】: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教育 调查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7
  • 一、研究背景10-11
  • (一) 现实来源10-11
  • (二) 项目来源11
  • 二、研究目的11-12
  • 三、研究意义12-14
  • (一) 理论意义12-13
  • (二) 实践意义13-14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14-16
  • (一) 国内研究现状14-15
  • (二) 国外研究现状15-16
  • 五、研究方法16-17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内涵及意义17-23
  • 一、民族的定义17-18
  •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形成与发展18-20
  • (一)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形成18-19
  • (二)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发展19-20
  •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意义20-23
  • (一) 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0-21
  • (二) 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21
  • (三) 警惕民族分离主义对我国民族问题的影响21-22
  • (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发展22-23
  • 第三章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现状及成因分析23-37
  • 一、调查对象23
  • 二、问卷分析23-32
  • (一) 大学生基本信息24
  • (二) 个体认知调查24-32
  • 三、调查结果32-37
  • (一)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成果32-33
  • (二)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存在的问题33-35
  • (三)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35-37
  • 第四章 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前提和内容37-44
  •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前提37-40
  • 1. 观念前提:转变领导观念,提高认识水平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37
  • 2. 理论前提:坚持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37-38
  • 3. 制度前提:完善民族观教育制度与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38-39
  • 4. 队伍前提:科学选拔和管理,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39
  • 5. 环境前提:重视学生民族素养的提升,营造宽松的民族教育氛围39-40
  •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内容40-44
  • 1. 民族理论教育40-41
  • 2. 民族政策教育41-42
  • 3. 民族法律法规教育42
  • 4. 民族基本常识教育42-44
  • 第五章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实现路径44-51
  • 一、教育模式转变44-46
  • 1. 构建“民族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方式”并行发展的教育模式44
  • 2. 引导大学生坚持“正面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44-45
  • 3. 优化民族团结和多元文化相结合的教育模式45-46
  • 二、教育途径创新46-48
  • 1. 课堂教学46
  • 2. 社会实践46-47
  • 3.开设第二课堂教育47-48
  • 三、教育形式完善48-51
  • 1.网络宣传与教育48
  • 2. 专题形式教育48-49
  • 3. 素质拓展活动49-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56
  • 附录: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调查56-6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0-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鹏;戴钢书;;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教育与引导[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沈桂萍;;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当代的新发展[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谢雪冰;;论当代大学生民族观教育[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4 张振华;蒋丽;;谈民族地区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重要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01期

5 李国安;熊洁;;浅论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意义、内容及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11期

6 洪雁;申莉;刘之皇;;论民族高校学生民族观教育[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胡良人;;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观教育[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8 吴大兵;;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内涵及意义[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蓝波涛;;当代大学生民族观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10 张时空;丁龙召;;对当前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中的几点粗浅认识[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蓝波涛;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胡昂;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196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8196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3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