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参政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1 22:15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参政问题研究
【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生的参政行为在广度、深度以及有效性上得到了切实的提升。大学生作为网民中的一类特殊群体,其参政行为对政治民主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网络参政的过程中,虽然大学生普遍表现出对政治热点较高的关注度、较为积极的参政态度以及较高的政治观念认知度,但该群体在网络参政行为和认知水平上却表现出极大的不对称性,网络参政失序现象不容忽视。因而,正确有效的引导大学生网络参政,实现大学生网络参政的有序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问卷法和统计分析法,对以下三部分内容进行了研究。 首先,本文介绍了网络参政和大学生网络参政的内涵、特点、作用以及网络参政的运行机制,并选取了本文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主要包括社会失范理论、政治系统理论、需求层次理论等。 其次,通过对秦皇岛当地各类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对当前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进行了阐述,指出当前大学生网络参政过程中存在的积极方面、消极方面及大学生网络参政的影响因素,同时指出现状中参政失序的表现形式,并对失序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为实现大学生网络参政有序化指明了方向。 最后,针对大学生网络参政过程中存在的失序问题提出引导措施,从政府治理、网络环境优化、网络参政文化培育三个方面提出可行性对策,以期为今后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从而实现大学生网络参政的有序化。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参政 网络环境 政府治理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5.5;D621.5;G20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8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0-11
- 1.1.1 选题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3-15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15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5-18
- 1.3.1 研究内容15-16
- 1.3.2 研究方法16-18
- 第2章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18-26
- 2.1 基本概念18-23
- 2.1.1 网络参政18-19
- 2.1.2 大学生网络参政19-21
- 2.1.3 网络参政的运行机制21-23
- 2.2 相关理论23-25
- 2.2.1 社会失范理论23
- 2.2.2 政治系统理论23-24
- 2.2.3 需求层次理论24-25
- 2.3 本章小结25-26
- 第3章 大学生网络参政调查分析26-42
- 3.1 研究依据及样本构成26-27
- 3.2 大学生网络参政现状27-35
- 3.2.1 网络参政的意识较为强烈27-30
- 3.2.2 网络参政的形式多样性与内容丰富性30-31
- 3.2.3 网络参政的主动性较高31-32
- 3.2.4 对网络参政与国家民主的定位认识深刻32-35
- 3.3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影响因素分析35-40
- 3.3.1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个体影响因素分析35-38
- 3.3.2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社会环境影响因素分析38-40
- 3.3.3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制度影响因素分析40
- 3.4 本章小结40-42
- 第4章 大学生网络参政失序问题分析42-54
- 4.1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失序表现42-49
- 4.1.1 网络参政中的非理性参政与非法参政42-46
- 4.1.2 大学生网络参政中的知行不统一46-47
- 4.1.3 大学生网络参政中的责任意识淡薄与政治立场不坚定问题47-48
- 4.1.4 网络素质教育缺失48-49
- 4.2 大学生网络参政失序的原因分析49-53
- 4.2.1 基于失范理论的原因分析49-51
- 4.2.2 基于知行不统一问题的原因分析51-52
- 4.2.3 基于责任意识不强与政治立场不坚定的原因分析52-53
- 4.3 本章小结53-54
- 第5章 完善大学生网络参政的对策54-61
- 5.1 健全政府网络职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54-55
- 5.1.1 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54
- 5.1.2 完善官方网络平台的参政功能54-55
- 5.1.3 增强对网络社团的引导55
- 5.2 净化网络参政环境,重塑网络参政规范55-57
- 5.2.1 加快网络立法建设,引导大学生网络参政知行合一55-56
- 5.2.2 加强网络参政的监管,管控大学生不良网络参政行为56-57
- 5.2.3 重视道德建设,,营造文明网络参政环境57
- 5.3 加强大学生网络参政文化建设57-59
- 5.3.1 改进思政教育方式,培育正确的网络参政观57-58
- 5.3.2 加强大学生参政法律引导,提升法律素质58-59
- 5.3.3 加强大学生参政实践创新,提升网络参政技能59
- 5.4 本章小结59-61
- 结论61-63
- 参考文献63-66
- 附录66-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68-69
- 致谢69-70
- 作者简介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金文;陈腾;;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矛盾性的理性解读[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黄婷;;刍议政府治理创新中的公民网络参与[J];桂海论丛;2010年01期
3 李永毅;张在兴;吴燕;;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过程中表达的理性状况——基于对电子政务中G2C的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06期
4 鲁敏;赵艳霞;金益多;;当代大学生中的政治冷漠现象[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齐杏发;;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状况实证研究[J];理论与改革;2011年01期
6 胡大伟;;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监督的引导与规制[J];廉政文化研究;2011年03期
7 张海波;王明生;;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现实与网络两种方式的比较[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8 邹静琴;王静;苏粤;;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调查与规范机制构建——以广东省八所高校为例的实证研究[J];政治学研究;2010年04期
9 梁刚;;社会资本视角下我国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本文编号:833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833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