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9-15 11:13
本文关键词: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
【摘要】:劳伦斯·柯尔伯格,美国心理学家,其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在西方道德教育界影响深远。本文试图结合我国高校德育现状,对该理论展开较为全面而系统的分析,提炼出其合理内核以便为我国高校德育实践服务。 本文首先介绍了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有机组成部分的思想渊源,并结合我国高校德育实践展开论述,围绕其道德认知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模型,针对我国高校德育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其次,在抽样调研数据的支撑下,对我国高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其原因。最后,分别从我国高校德育创新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操作方面展开,就高校德育的目的、德育工作方法的改良、德育环境氛围的建设、德育课堂教学实践的改进等方面提出见解。 本文希望通过对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研究,探究道德以及道德发展的本质及规律,为我国道德现象研究及高校德育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这一目的可以具体细化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对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体系的进一步了解;其二是促进道德现象研究方法的科学化进程;其三是促进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 本文用西方道德理论研究本国高校德育问题,探索教育学、心理学以及中西理念的交汇点,在研究视角上具有一定的新意。突破了以往关于德育研究中过于关注教育内容和方式创新,强调德育的基础是道德发展阶段而非单纯的生理年龄、以及环境氛围对德育对象道德水平的影响。
【关键词】:柯尔伯格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高校德育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绪论9-13
- 一、 选题依据和意义9-10
- 二、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10-12
-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12-13
- 第一章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述评13-24
- 第一节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内容概述13-19
- 一、 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13-17
- 二、 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践策略17-19
- 第二节 对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评价19-24
- 一、 理论的合理性20-21
- 二、 理论存在的问题与质疑21-24
- 第二章 柯氏理论视野下我国高校德育现状问题及原因24-36
- 第一节 我国高校德育的概念界定24-25
- 一、 德育的界定24-25
- 二、 高校德育的界定25
- 第二节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的道德水平的抽样调研25-31
- 一、 基于柯尔伯格理论的调查设计25-27
- 二、 大学生道德发展水平调查结果系统分析27-31
- 三、 当前大学生道德发展水平总述31
- 第三节 我国高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31-34
- 一、 德育目标脱离实际认知水平32
- 二、 道德教育方法和测评方法单一32-33
- 三、 德育氛围营造缺失33
- 四、 道德行为异化33-34
- 第四节 我国高校德育现状问题的原因34-36
- 一、 忽视道德认知水平的阶段性成长34
- 二、 道德教育的目的功利化34-35
- 三、 对德育环境的作用的重视不够35
- 四、 将道德认知的内容等同于其形式35-36
- 第三章 柯氏理论对改进我国高校德育方法的启示36-48
- 第一节 柯氏理论对高校德育思想的借鉴36-38
- 一、 高校德育要与学生的道德成长规律相协调36-37
- 二、 重视德育主客体之间的交流互动37
- 三、 使被教育者理解道德准则的特殊性37-38
- 第二节 将发展作为道德教育的目的38-40
- 一、 以学生为本,,关注个体幸福38-39
- 二、 道德教育要与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相适应39-40
- 三、 促使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的协同发展40
- 第三节 创新道德教育和测评方法40-42
- 一、 利用道德冲突实现自我教育40-41
- 二、 加强隐性德育的建设41-42
- 三、 激活道德测评的育人功能42
- 第四节 重视高校德育氛围的营造42-45
- 一、 教师对德育氛围的影响43
- 二、 朋辈对道德氛围的影响43-44
- 三、 学校其他因素对德育氛围的影响44-45
- 第五节 强调道德实践与道德认知发展的统一45-48
- 一、 道德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45-46
- 二、 公正团体法的应用46-47
- 三、 创造性开展集体主义教育活动47-48
- 结束语48-49
- 致谢49-50
- 参考文献50-53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53-54
- 附录 A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的道德水平抽样调研”问卷54-55
- 附录 B 道德教育中“英语课的游戏模式”示例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姚海静;管亚军;;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论及对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思考[J];理论月刊;2005年12期
2 郭本禹;从他律道德到自律道德——科尔伯格的道德类型说评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3 乌晓晔;论道德教育与隐性课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5期
4 杨韶刚,吴慧红;确定问题测验与道德评价研究——科尔伯格理论的最新发展[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17期
5 邓才彪;;试析科尔伯格关于“公正团体”的实验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3年04期
6 常硕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特征及其本土化[J];学术交流;2012年09期
本文编号:8561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856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