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城市建设及发展史》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径
本文关键词:《中外城市建设及发展史》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径
更多相关文章: 《中外城市建设及发展史》 文化路径 教学改革 文化地理
【摘要】:研究探讨了《中外城市建设及发展史》课程的教学改革,从城市的文化本质入手进行,提出了三条文化路径改革建议:首先,从文化视野理解城市内涵,在教学内容上既包括传统教学所授内容,即城市的经典规划图示和杰出建设成就的形成背景及发展,又包括城市的布局结构和规则制度与不同阶层市民生活方式之间的互相影响和塑造过程,展现城市文化的形成;其次,在考虑可比性的前提下,采取横向区域与纵向时间的比较方法展现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异质性;最后,借助文化地理学构筑教学的理论框架,描述和理解城市之间的时空分异。通过文化路径的改革,促进知识融会贯通,拓宽学生视野。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市规划系;清华大学;
【关键词】: 《中外城市建设及发展史》 文化路径 教学改革 文化地理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TD2011-32)
【分类号】:TU981-4;G642
【正文快照】: 《中外城市建设及发展史》(以下简称《城建史》)作为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深化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的城市规划专业自诞生之初,即被归于工学学科体系下的建筑学分支,其应用型学科的定位导致了其专业教育体系偏重于工程技术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蕾蕾;从新文化地理学重构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框架[J];地理研究;2004年01期
2 谷云黎;;文化视角的城市建设史[J];华中建筑;2008年01期
3 何一民;;历史时空之城的对话:中国城市史研究意义的再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志华;谢雪娇;;唐卡符号在社会变迁中的建构与解读——以德格八邦噶玛噶孜唐卡画的田野调查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赵曦;赵洋;;全球化视野中羌族释比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对话分析——论中西多元文化对话中的羌族释比文化(中)[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赵曦;赵洋;;羌藏文化对话发展中的羌族释比文化——论中西多元文化对话中的羌族释比文化(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4 吴建冰;李作华;;稻作文化旅游与旅游发展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5 廖莹;;以城市雕塑为例阐释地域性公共艺术建设的意义——黔东南地区下司县入口城市雕塑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6 余亚斐;;荀学与西汉儒学之趋向[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何小平;;论苗族作家龙宁英创作的审美人类学诗学特征[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徐祖澜;;明代“以法治腐”的文化解释[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9 梁景时;文化精华与糟粕特征新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欧阳彬;追寻意义——近代中国转型时代的价值重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国正;;古城形态及其文化景观研究的意义与综合性特征——永州古城形态演变及其历史文化景观研究[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2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刘春;;解析传统图形与现代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契合——以传统悬鱼造型图案在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中的运用为例[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4 周敏浩;刘彦蕊;;社会变迁的基本理论范式与表现形式评述[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5 史艳兰;;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石林景区导游词的象征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6 杨孝鸿;;斗鸡及其内在的文化意义与社会时尚——以南阳英庄汉画像石《斗鸡图》为中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马漓,
本文编号:8576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857608.html